
未經慎重考慮,盲目行動。 宋 秦觀 《盜賊中》:“或故吏善家子失計隨流,輕舉妄動。”《醒世恒言·汪大尹火焚寶蓮寺》:“但未見實跡,不好輕舉妄動,須到寺親驗一番,然後相機而行。”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五章:“倒不是怕他臨陣畏縮,而是怕他輕舉妄動。”
“輕舉妄動”是一個漢語成語,通常用來形容未經深思熟慮、輕率魯莽的行為。以下從詞義、結構、用法等方面詳細解釋: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更精準地掌握“輕舉妄動”的含義和應用場景,避免在實際使用中産生誤解。
《輕舉妄動》是一個成語,表示行動輕率、冒失,缺乏慎重考慮和深思熟慮。它形容人在做事情時輕易行動,不經過權衡和思考就沖動地采取行動。
該詞由三個字組成,分别是“輕”、“舉”和“妄動”。其中,字頭“輕”的拆分部首是“車”,拆分後的筆畫是五畫;字頭“舉”的拆分部首是“手”,拆分後的筆畫是五畫;字頭“妄”的拆分部首是“女”,拆分後的筆畫是三畫。
“輕舉妄動”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論語》中,其中的一句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們對于自己不知道的事情不會生氣,這樣的人不也是君子嗎?後來,這句話的意思演變為提醒人們做事情要慎重,不要輕率行動。
在繁體字中,“輕舉妄動”這個成語的寫法是“輕舉妄動”,字形更加複雜,書寫時需要更多的筆畫。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例如“舉”字在古代寫作“舉”,字形上有些差異。但在意義上,這些字在古代和現代的用法是相同的。
這個成語可以使用在很多句子中,例如:“他對待問題總是輕舉妄動,沒有經過充分的思考。”這句話表示某人對問題處理時缺乏慎重思考。
與“輕舉妄動”意思相近的成語有“魯莽行事”、“冒失從事”等。這些成語都與行動沖動、缺乏慎重相關。
與“輕舉妄動”意思相反的成語是“謹慎行事”、“審慎從事”等。這些成語表示行動謹慎、慎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