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如水投石的意思、如水投石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如水投石的解釋

就象把水潑向石頭,絲毫不入。比喻聽而不聞或言無效果。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如水投石”是漢語中一個源自典籍的成語,字面意為“像水潑向石頭”,比喻意見、勸說等無法被對方接受,或努力未能産生預期效果。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宋代文人筆記《鶴林玉露》,形容谏言不被君主采納時“如水投石,鮮能入者”。

在語義演變中,該成語包含三層内涵:

  1. 無效性特征:強調行為與結果之間的悖離,如明代《警世通言》載“勸谏如水投石,終不見聽”,突顯徒勞無功的狀态
  2. 對立關系:借用水的柔性與石頭的剛性對比,暗含雙方立場的不可調和性
  3. 被動接受:常見于描述單方面努力卻得不到反饋的交際場景,清代《儒林外史》用例“說之再三,如水投石”即展現此語境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讨論、政策建言等場景,《現代漢語成語詞典》建議搭配“勸谏”“建議”等動詞使用,如“專家提案如水投石,未能引起重視”。該成語與“對牛彈琴”構成近義關系,但更側重結果的無功而返,而非對象的理解障礙。

網絡擴展解釋

“如水投石”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比喻言論或行動毫無效果,如同将水潑向石頭,無法滲透或産生影響。常用于形容意見不被接受、勸說無效的情景。


出處與背景

  1. 核心出處:宋代楊時《龜山語錄》記載,程颢評價謝顯道時提到“謝君如水投石”,形容其雖誠懇但領悟力不足,難以接受他人觀點。
  2. 其他文獻:唐代白居易《唐淮節度史李公家廟碑銘序》中也有類似用法,但此出處較少被引用。

結構與用法


常見誤解

部分解釋(如)提到“如水投石”表示“面對困難毫不退縮”,這與主流釋義矛盾,可能是對成語的誤讀或混淆。


示例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成語大詞典》或宋代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八韻詩撥動采蘭贈芍參讨讒子蟲災愁心春芽楚引達通點醒踶齧馬對抗賽堵截俄瞬奮辭鳳食鸾栖甘露門弓杆轎子挂帻紅素畫腹黃輕葷菜講語角觝社絶出玃猿軍任岢峻款藩潰逃牢城剌塔亂災魯斫履薄臨深門釘拏子甯宅泥文淺中桼雕青薠七星燈人丁濡毫銳角孺月桑榆之禮上車書策舒和私越攤開跳二神町畽王充晤歎鄉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