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青丛的意思、青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青丛的解释

指丛生的花草、树木。 唐 卢纶 《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诗:“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緑野明。” 唐 司空曙 《早夏寄元校书》诗:“緑岸草深虫入徧,青丛花尽蝶来稀。” 唐 柳宗元 《袁家渴记》:“山皆美石,上生青丛,冬夏常蔚然。” 五代 齐己 《寄钱塘罗给事》诗:“海树青丛短,湖山翠点疏。”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青丛在汉语中主要指青翠茂密丛生的植物,具有鲜明的色彩与形态特征。以下从词典释义、文学意象及自然特征三方面详细阐释:


一、词典释义

  1. 字义解析

    • 青:本义为蓝色或绿色,引申指草木茂盛时的颜色(《说文解字》:青,东方色也)。
    • 丛:聚集、密集生长(《说文解字》:丛,聚也)。

      合称“青丛”即密集生长的绿色植物群落,强调植物群体的繁茂与生机。

  2. 权威定义

    《汉语大词典》释为:“青翠的丛生植物”,如唐代白居易《石楠树》诗:“翠碧青丛千万枝”,描绘枝叶稠密、郁郁葱葱之景。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文学意象

  1. 自然生机象征

    古典文学常以“青丛”喻指山林原野的蓬勃生命力。如:

    柳宗元《袁家渴记》:“摇扬葳蕤,与时推移,其大都如此,余无以穷其状。”

    其中“葳蕤”即青丛茂盛之态,暗含四时流转中草木的永恒活力。来源:《柳河东集》

  2. 隐逸与清幽意境

    文人笔下,“青丛”多与隐逸生活关联。如王维《青溪》中“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以水边青丛烘托超脱尘俗的意境。来源:《王右丞集》


三、自然特征

  1. 植物学特征

    青丛常见于湿润环境,如溪畔、林缘,以竹、蕨、藤蔓等为主,具有以下特点:

    • 形态:茎叶交错,垂直层次丰富;
    • 生态:提供小型生物栖息地,维持微环境湿度。
  2. 色彩与季节关联

    “青”在传统色系中涵盖蓝绿调,随光线变化呈现不同饱和度。春季新叶嫩青,夏季转为深碧,成为自然时序的视觉标记。


引用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
  2. 白居易《石楠树》,《全唐诗》卷424,中华书局,1960年。
  3. 柳宗元《袁家渴记》,《柳河东集》卷29,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4. 王维《青溪》,《王右丞集笺注》卷5,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示例场景:山涧旁一片青丛,竹枝斜倚,蕨叶层叠,晨露未晞时青翠欲滴,日光倾泻处碧影参差,尽显幽邃之境。

网络扩展解释

“青丛”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结合字义、文学引用及语境进行解析:

一、基本释义

“青丛”指丛生的绿色植物,包括花草、树木等密集生长的自然景象。其中:

二、文学引用与用法

该词常见于古典诗文,用于描绘自然景观:

  1. 唐·卢纶《春日题杜叟山下别业》:“园中晓露青丛合,桥上春风绿野明”,形容晨露中草木丛生的景象。
  2. 唐·司空曙《早夏寄元校书》:“青丛花尽蝶来稀”,描写初夏花谢后蝶少的场景。
  3. 柳宗元《袁家渴记》提到“山皆美石,上生青丛”,描述山石间茂密的植被。

三、语境扩展

四、近义词与关联词


以上解析综合了字义拆分、古籍用例及语境分析,如需进一步探讨具体诗句中的用法,可参考唐代文学相关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逼扣博闻不容口补缀乾坤材高知深鉏耒翠实大国董逃歌笃睦风标公子抚爱疙瘩汤耕力公塾官衔牌国忌骇恻吼号活剥生吞降旗俭克湔濯截日霁氛诘屈磝碻癞皮狗雷厉梁武厉爽落汤鸡旅饮粘附泥塑人平安平人破口大駡濮上巧思情祷清宫除道晴霁权势稔慝睿见骚动深广施不望报食客时无再来拾摭缩尺台庭铁衣同舍郎吞刀吐火鼍鸣鼈应亡从伪凤纤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