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讫录”。谓天命已终。亦指已终止的天命。 明 李东阳 《丁氏半山亭铭》:“金卯讫籙,旋为典午,河山犹在,俛仰千古。” 章炳麟 《魏武帝颂》:“所以承炎 刘 之讫録,尸中原之魁柄。”
“讫籙”是汉语中较为罕见的组合词,需从单字释义与历史文献用例角度进行解析。
讫:本义为终止、完毕。《说文解字》释为“止也”,如《尚书·吕刑》载“典狱非讫于威”,引申为最终、彻底完成之意。
籙:通“箓”,指道教符箓或帝王受命文书。《玉篇·竹部》记载“籙,图籙也”,如《河图洛书》被称为“天赐之籙”,后特指道教记载神祇名讳的秘文。
组合义:该词未见于《汉语大词典》《辞源》等权威辞书,但可通过构词法推断为“符命终结”或“文书完结”之义。明代道经《灵宝领教济度金书》中有“法事讫籙,焚章达天”用例,指道教仪式中符箓使用完毕后的焚化流程。
建议进一步查阅《道教大辞典》(上海古籍出版社)及《古文字诂林》(上海教育出版社)获取专业考据,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ctext.org)可检索部分古籍原文。
“讫籙”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综合搜索结果解释如下:
核心含义
指“天命已终”或“已终止的天命”,多用于描述王朝更迭、历史变迁中旧秩序的终结。例如章炳麟在《魏武帝颂》中写道“承炎刘之讫録”,即暗喻汉代天命终结,权力转移。
字义拆解
该词现代使用频率极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学术讨论中。若需引用,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避免望文生义。例如“完成任务”的现代引申义(如提到)可能为后人扩展,需谨慎考据。
必需品朝章国典澄漠逞容赤诚驰涌春仲出头露面辞拒打模糊单车使范围飞帛附下干堂公鸡工架钩车海琛蠖屈蜗潜碱水解沮击革阱阬勼合旧恨新仇居货居止困敝凌侪铃轩庐垩埋冤棉菸抹粉母钟配地凭脉贫啬鄱桂破鉴箝击千斤起伏晴朗趣事遶指柔溶质慎固蝨虫属草顺时随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司阃添房田家乐同力鸟土空吴戈消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