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澈。 清 袁枚 《續新齊諧·文人夜有光》:“凡人白晝營營,性靈汩沒,惟睡時一念不生,元神朗澈。” 艾蕪 《夥伴》:“藤子上綴着不知名的小花,紅的、白的、黃的花色,在四月光明朗澈的陽光下面,到處閃耀着。”
(2).清楚,明晰。 姚華 《曲海一勺·明詩》:“若能點勘泛聲,稽合絃誦,悉數證之,使源流朗澈,不世之業也。”
“朗澈”是一個形容詞,讀音為lǎng chè(注音:ㄌㄤˇ ㄔㄜˋ),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多用于描繪自然景物或光線,強調純淨透明的狀态。
多用于抽象事物,如思想、邏輯等,強調清晰透徹。
以上釋義綜合了古籍和現代文學作品的用例,兼顧了自然與抽象語境(參考、3、4)。
朗澈是一個漢字詞語,原意是指清澈明亮、通透明澈的狀态或品質。這個詞常用來形容水流清澈、聲音澄澈、眼神明亮等。
朗澈的部首是水(氵)和虍,共包含11個筆畫。
朗澈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詩經》中,用以形容陽光明亮照射。繁體字為「朗徹」。
在古時候,朗澈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朗澈的寫法為「朖澈」。
1. 湖水朗澈如鏡,倒映着藍天白雲。
2. 她的嗓音朗澈悅耳,令人陶醉。
1. 朗朗乾坤:形容大好天氣或大好景象。
2. 明朗:指光線明亮、清晰。
3. 澄澈:形容水或聲音清澈、明亮。
1. 清澈:形容水質清澈透明。
2. 透明:指物體表面能夠看穿、透過。
渾濁:指水質不清澈、不透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