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勸導人們有無相濟。《左傳·僖公二十一年》:“修城郭,貶食,省用,務穡,勸分,此其務也。” 杜預 注:“勸分,有無相濟。” 楊伯峻 注:“勸分者,勸其有儲積者分施之也。”《國語·晉語》:“懋穡勸分,省用足財。” 韋昭 注:“勸有分無。” 元 揭傒斯 《逸士陳君墓志銘》:“兇年飢歲,發廩賑貸,不待勸分。” 清 黃宗羲 《趙州李公救菑記》:“從來救菑之法……曰發倉廪,曰勸分,如此而已。”
“勸分”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勸導人們有無相濟,即鼓勵互相幫助、共享資源。以下是詳細解釋:
《國語·晉語》提到“懋穡勸分,省用足財”,韋昭注:“勸有分無”,進一步印證其倡導共享的核心思想。
勸分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語,其中“勸”字的部首是言,總共有7畫;“分”字的部首是刀,總共有4畫。
勸分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法律文書,用于勸告犯罪分子自首或認罪,并積極配合調查。
在繁體字中,勸分的“分”字寫作「份」,隻是形狀稍有差别,其他意義和用法相同。
在古代,勸字曾被寫作「勸」,在金文和大篆時期的字形相對複雜。而「分」字在古時候的寫法則有多種,如「份」、「分」等,并且這些形體在不同的時期和地區有所變化。
1. 他的朋友們勸分他遠離危險的環境。
2. 我勸分你好好考慮一下這個機會。
3. 她無奈地勸分他抛棄那些壞習慣。
勸告、勸誡、勸慰、分手、分析、分割。
勸說、勸導、勸勉。
慫恿、怠惰、遷就。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