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踐規踏矩的意思、踐規踏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踐規踏矩的解釋

猶言循規蹈矩。 清 曾國藩 《送唐先生南歸序》:“若 金 、 許 、 薛 、 胡 、 陸稼書 、 張念芝 之儔,論乎其德則闇然,諷乎其言則犁然而當理,考乎其從遊之徒,則踐規踏矩,儀型鄉國。”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踐規踏矩”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指嚴格遵守規矩、紀律,行為端正不越軌,強調恪守規範、遵循準則。該成語由“踐規”(遵守規矩)和“踏矩”(踏實守矩)兩部分組成,合起來表示言行符合社會或道德規範。

二、出處與典故

出自清代曾國藩《送唐先生南歸序》:“考乎其從遊之徒,則踐規踏矩,儀型鄉國。”文中通過描述金、許、薛等學者的弟子恪守規矩,成為鄉國典範,體現對傳統禮法的重視。

三、用法與場景

  1. 語法結構:聯合式成語,一般作謂語使用。
  2. 感情色彩:中性或褒義,具體依語境而定。可形容人守紀律(褒義),也可暗指缺乏變通(中性偏貶)。
  3. 適用對象:多用于描述個人品行、教育或職場中的規範行為,例如:“他為人處世踐規踏矩,深受領導信任。”

四、相關詞彙

五、示例補充

在傳統禮儀教育中,師長常要求學生踐規踏矩,以培養端正的品行。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文言用例或不同語境下的分析,可參考清代文獻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滬江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踐規踏矩的意思

《踐規踏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一個人遵守規章制度,恪守法紀,不越雷池一步,表示非常守規矩。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踐規踏矩》這個成語的拆分部首是“彳”,也可稱作“辶”,代表行走的意思。其中,“踐”字的部首是“足”,總共有9畫;“規”字的部首是“見”,總共有9畫;“踏”字的部首是“足”,總共有15畫;“矩”字的部首是“矢”,總共有9畫。

來源和繁體

《踐規踏矩》這個成語源自于古代典籍。它的繁體字是“踐規踏矩”,在台灣、香港和澳門地區仍然普遍使用。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字的形狀和現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以《踐規踏矩》為例,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踐”字的“辶”部寫得更簡化,類似于兩條向下延伸的直線,而“規”字的“見”部則更像是“兒”狀,上方有一個點,表示頭部。

例句

1. 他從小就學會了踐規踏矩,所以在工作中一直表現出色。

2. 作為一名領導,你應該踐規踏矩,做一個好的榜樣。

組詞

1. 規矩:守規矩,嚴守規矩。

2. 行規:遵守行規,打破行規。

近義詞

謹守規矩,恪守法度。

反義詞

破規矩,不守法度。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