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箕拘的意思、箕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箕拘的解釋

《禮記·曲禮上》:“凡為長者糞之禮,必加帚於箕上,以袂拘而退,其塵不及長者,以箕自鄉而扱之。” 孔穎達 疏:“以袂拘而退者,謂埽時也。袂,衣袂也。退,遷也。埽時卻遷,以一手捉帚,又舉一手衣袂以拘障於帚前,且埽且遷,故雲拘而退。”後因以“箕拘”指執箕清掃。 清 曾國藩 《歐陽氏姑婦節孝家傳》:“節母則先雞鳴而興,豫其未至,後鬥轉而息,補其闕疑,箕拘無塵,井汲無濡,半米寸薪,必珍必戒。”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箕拘"為漢語古語詞,現多寫作"箕踞",指古代一種不禮敬的坐姿。《漢語大詞典》解釋其本義為"伸足而坐,形如簸箕",多見于先秦典籍。該詞由"箕"(簸箕)和"踞"(蹲坐)複合構成,最早見于《禮記·曲禮上》"坐毋箕"的記載,漢代鄭玄注曰"箕謂舒展兩足,狀如箕舌也"。

在文化内涵層面,"箕踞"承載着古代禮儀規範,《莊子·至樂》記載莊子妻死時"箕踞鼓盆而歌",正是通過打破禮制來表達哲學思想。唐代孔穎達《五經正義》特别強調這種坐姿"乃傲慢之容",說明其作為非禮行為的符號意義。

現代語言應用中,"箕踞"多用于文學描寫,如魯迅《故事新編》描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時采用"箕踞"坐姿,生動展現人物性格。該詞在《古代漢語詞典》《辭源》等權威辭書中均列為獨立詞條,屬于漢語文化負載詞的典型代表。

網絡擴展解釋

“箕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下有細微差異,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指做事過于拘泥于瑣碎細節,忽視整體大局或重要事務。該詞常用來批評那些因過度追求細節完美而影響效率或目标的人。

二、詞義解析

  1. 字義分解

    • 箕:古代揚谷或清掃工具(如簸箕),象征瑣碎事務。
    • 拘:限制、束縛,引申為刻闆、不知變通。
      組合後比喻“被瑣事束縛,忽略核心問題”。
  2. 來源演變

    • 本義:源自《禮記·曲禮上》記載的禮儀動作,指清掃時用衣袖遮擋簸箕以防揚塵,體現對細節的嚴謹。
    • 引申義:後世逐漸演變為批評“舍本逐末”行為的成語,強調對大局的忽視。

三、使用場景

四、相關建議

需根據具體情境平衡細節與全局:關鍵事務應抓大放小,而精密工作(如科研、藝術)則需合理關注細節。

别人正在浏覽...

暗頭裡半新不舊藨草鄙瑣不拾遺摻鼓赤光持人長短撮擁呆登登單究東西步東西廂笃愛獨詣放頭廢墟敷贊歸饷鍋臍灰還寃颢穹黑地很愎荒悸恚撻鹄跱疆幹嘉俎唧唧喳喳祭師酒皶鼻考終口馬老臣兩雄了不成躐竊留司格籠禽内江市攀欄撲克牌纖夫曲調榮幸山木自寇十字架水濱私憎蹜脰特大城市鐵什剸志吞剝慰眼翔鸾舞鳳閑冶小海消消閑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