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清規的意思、清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清規的解釋

[monastic rules for Buddhists] 佛教中僧尼必須遵守的戒規

詳細解釋

(1).謂供人遵循的規範。《梁書·謝朏傳》:“且文宗儒肆,互居其長;清規雅裁,兼擅其美。” 唐 杜甫 《偶題》詩:“後賢兼舊制,歷代各清規。” 宋 王禹偁 《乞賜終南山人種放孝贈表》:“少加粟帛之恩,俾諧喪葬之禮,上則成先皇之雅意,下則揚隱士之清規。”

(2).指佛教或道教規定信徒應守的清規。始于 唐 代 百丈山 懷海 創立的“禅門清規”。 元 黃溍 《百丈山大智壽寺天下師表閣記》:“詔 開山 大訢 領其徒而以禪師所制清規為日用動作威儀之節。”《水浒傳》第四回:“長老道:‘既然出家,如何先破了酒戒,又亂了清規!’”《警世通言·假神仙大鬧華光廟》:“你兩個做得好事!擾亂清規,不守仙範,那裡是出家讀書人的道理!”《西湖民間故事·飛來峰》:“那時, 西湖 靈隱寺 裡有個 濟颠 和尚,他整天瘋瘋癫癫的,不守佛門清規。”

(3).今亦泛指一般的規章制度(多含貶義)。如:數不清的清規和戒律。

(4).月。月滿如規,光輝皎潔,故謂。 唐 盧照鄰 《琴曲歌辭·明月引》:“澄清規於萬裡,照離思於千行。” 唐 李商隱 《賦得月照冰池》:“高低連素色,上下接清規。” 五代 齊己 《中秋月》詩:“空碧無雲露溼衣,羣星光外湧清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清規”是佛教禅宗特有的寺院管理制度,其含義可從以下層面解析:

一、佛教本源含義

  1. 起源與定義
    清規是禅宗寺院(叢林)的組織章程及僧衆日常行為規範,由唐代百丈懷海禅師創立,史稱“百丈清規”。因禅宗稱僧衆為“清衆”,故将這類制度稱為“清規”。

  2. 核心内容
    包括寺院管理架構(如“十寮”分工)、修行儀軌(如“朝參”“夕聚”的集體參禅)、生活規範(如“普請法”要求全員勞作)等,與傳統的佛教戒律(如《四分律》)形成互補。

  3. 曆史演變
    宋代《崇甯清規》、元代《敕修百丈清規》等均以百丈清規為基礎修訂,成為曆代禅宗寺院的核心制度。

二、詞義擴展

  1. 宗教泛化
    道教等其他宗教借用了該詞,指代信徒需遵守的規範。

  2. 世俗化引申
    現代語境中常泛指嚴格的規章制度,多含貶義,例如“打破清規戒律”。

三、與“戒律”的區分

清規最初是禅宗適應中國社會形成的本土化僧團制度,後演變為廣義的規範代稱,兼具宗教與世俗雙重文化意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清規的意思

清規是指規範、整潔的規定,是對行為規範的統一标準。具體來說,清規是指在某一特定範圍内,對人們行為、禮儀、言談、儀容等方面所制定的規範和準則。

拆分部首和筆畫

清規的拆分部首是“水”和“示”,其中“水”為左部首,表示與水有關;“示”為右部首,表示與宗教、禮儀有關。它的總筆畫數是11畫。

來源和繁體

清規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是古代對于禮儀、行為規範的稱呼。在繁體字中,清規的寫法為「淸規」。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清規的寫法是比較規矩和整齊的,每個筆畫的順序和形狀都有固定的要求。當時的漢字字形較方正,铿锵有力。

例句

1. 遵守公司的清規,保持辦公室的整潔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

2. 學校制定了嚴格的清規,确保學生在校園内文明有序。

組詞

1.遵守清規

2.制定清規

3.違反清規

4.整潔的清規

5.嚴格的清規

近義詞

1. 行規

2. 條例

3. 規章

反義詞

1. 亂規

2. 不規範

3. 自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