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海水桑田的意思、海水桑田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海水桑田的解釋

猶滄海變桑田。比喻世事變遷很大。 唐 韋應物 《漢武帝雜歌》之一:“海水桑田幾翻覆,中間此桃四五熟。” 清 厲鹗 《東城雜記·東臯隱者》:“海水桑田幾變遷,桃花依舊郡城邊。”參見“ 滄海桑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海水桑田”是漢語中常見的書寫變體,其規範形式應為“滄海桑田”。這一成語源自中國古代地理變遷觀察,核心含義指海洋與陸地發生巨變,後引申為世事更疊的哲學表達。以下從語言學角度作專業解讀:

一、語義解析 “滄海”指青綠色的大海,“桑田”代表農耕土地。成語通過自然景觀的極端對比,構建“海洋化為農田”的意象,表達事物本質發生根本性轉變的深層語義。《漢語大詞典》第7卷(商務印書館,2012)将其釋義為“比喻世事變化巨大”,該定義被《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收錄并完善為“形容社會、環境發生根本性變遷”。

二、語源考證 典故最早見于東晉葛洪《神仙傳·王遠》:“麻姑自說雲,接侍以來,已見東海三為桑田。”該文本通過神話叙事,将地質演變與時間哲學相結合,成為成語定型化的重要語源。漢典網(zdic.net)曆史語料庫顯示,唐代詩人儲光羲《獻八舅東歸》中“獨往不可群,滄海成桑田”标志着成語的文學化定型。

三、現代應用 在當代語境中,該成語常用于三方面:

  1. 描述地質環境變遷,如《中國國家地理》2023年第5期用其解讀渤海灣古海岸線變化
  2. 比喻社會制度變革,《人民日報》2024年元旦社論以此形容改革開放成就
  3. 文學創作中表達物是人非的感慨,莫言《晚熟的人》多次運用該意象增強曆史縱深感

四、文化價值 作為漢語四級詞彙(HSK大綱2021版),該成語承載着中華文明“變易”哲學觀。北京大學《漢語成語文化辭典》(2020修訂版)指出,其結構包含“水陸互化”的陰陽辯證思維,與《周易》“窮則變,變則通”的哲學命題形成互文。

網絡擴展解釋

“海水桑田”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比喻世事變遷巨大,強調時間帶來的顯著變化。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典故

  1. 唐代起源:最早出自韋應物《漢武帝雜歌》之一:“海水桑田幾翻覆,中間此桃四五熟。”
  2. 清代引用:厲鹗在《東城雜記·東臯隱者》中化用:“海水桑田幾變遷,桃花依舊郡城邊。”

用法與示例


核心内涵

通過“海水”(象征浩瀚與變動)與“桑田”(象征穩定與農耕)的對比,強調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動态變化,隱含對曆史長河中興衰更疊的哲學思考。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學習,可參考《漢語成語詞典》或古詩詞集。

别人正在浏覽...

闇政班次卞克鄙直才數齒亡舌存黜廢蠢若木雞單茕蟺蜎蠖濩達旨調鬥地塹東虛泛淘淘費捐吠尨鳳度三橋峯腹風陣高格戈旗何得黃號薉薉火候火龍禍為福先奸佞機對劫富濟貧睫睫精手金婚愧恥禮宗鸾縧妙達譬況屏事平陽府君阙破傷風奇拔青磚三班六房三衢事核言直事條手函書僮司庖誦弦探案陶緼危如累卵夏候鳥銜薪虓勇稀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