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釣魚時坐的岩石。 北周 明帝 《贻韋居士詩》:“坐石窺仙洞,乘槎下釣磯。” 唐 趙嘏 《曲江春望懷江南故人》詩:“此時愁望情多少,萬裡春流遶釣磯。” 宋 陸遊 《晚春感事》詩:“幽居自喜渾無事,又向湖陰坐釣磯。” 清 杜濬 《送友》詩之一:“送客停橈傍釣磯,江風初起浪花稀。”
釣矶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學意蘊的古典詞彙,指代可供垂釣的臨水岩石,常見于詩詞及隱逸文化語境中。根據《漢語大詞典》釋義,“矶”本意為水邊突出的岩石或石灘,“釣矶”特指古人臨水垂釣時駐足的天然石台,常與隱士、漁父等形象關聯,象征超脫世俗、寄情山水的生活志趣。例如《中國文學大辭典》提到,唐代詩人杜牧在《漢江》中曾以“溶溶漾漾白鷗飛,綠淨春深好染衣。南去北來人自老,夕陽長送釣船歸”暗喻釣矶場景,烘托出恬淡的田園意境。
該詞在曆史典故中亦具特殊地位。南宋《輿地紀勝》記載,東漢嚴子陵曾隱居富春江畔,其垂釣處被稱為“嚴陵釣矶”,成為後世文人追慕高潔品格的象征地标。明代《景物志》進一步考證,全國至少有九處古迹以“釣矶”命名,多與曆代隱士傳說相關。
“釣矶”是一個漢語詞彙,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古籍溯源:
擴展含義:
現代語境中,“釣矶”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景點命名(如浙江蘭溪的“嚴子陵釣矶”),延續其自然與人文交融的意蘊。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句或曆史典故,可參考《全唐詩》《劍南詩稿》等文獻。
霸柄鮑酪邊驿秉辔比年伯俞誠至赤寸大伯子登樓電迅調選都波抖擻惡實飛乙風輕雲淡蚨缗凫舟高壓楔咯巴割據一方鈎提貴塗诃砭黑信火絨绛羅監工角尺截肪計術蹻勇開駛梁陳涼漿梁王鯪鯉靈辄力穑流漾麻麻蠻判官面白麋銜耐童兒納屦踵決拟人化逆修濮上風秦始皇日光乳鐘書經俗惡統治階級頽憊無霜期銷蕩惜寸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