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功敗垂成。《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孔 傳:“八尺曰仞。喻向成也。未成一簣,猶不為山。”
“為山九仞,功虧一篑”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該成語出自《尚書·旅獒》,原文為周成王勸誡大臣的訓詞:“為山九仞,功虧一篑。”意在強調做事需善始善終,不可半途而廢。後《論語·子罕》也有類似表述,以堆山與平地為喻,說明堅持的重要性。
用于形容功敗垂成的遺憾情景,強調兩點:
成語反映了中國傳統文化對“堅持”的重視,警示人們警惕“行百裡者半九十”的陷阱,提醒成功不僅需要能力,更需要毅力和慎終如始的态度。
這個成語意思是指在完成一項事情的過程中,雖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最終因為一次小小的錯誤或者疏忽而導緻整個計劃或努力失敗。
《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的拆分部首為:九、山、力、示、竹。 其中,“力”是部首;“示”是異體部首。
總共有13個筆畫。
這個成語源自《漢書·班彪傳》中的一句話:“而天之與人,胡不如一土而凡哉?何以為山九仞,功虧一篑耶?”意思是說,為什麼天生之物與人相比,為什麼不與普通的土地一樣?為什麼在修築高山的工程中,隻因為涓滴之失誤而功虧一篑呢?後來,人們将這句話中的“為山九仞,功虧一篑”作為成語,用來形容功勞在最後關頭被小小失誤所破壞。
《為山九仞,功虧一矼》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篑》的繁體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些差異。但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篑》這個成語的古時候寫法與現代基本保持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1. 他一向勤懇工作,但就因為那麼一點小錯誤,所有的努力都白費了,真是為山九仞,功虧一篑。
2. 這次比賽中,隊員們表現出色,可惜在最後關頭犯了一個低級錯誤,而功虧一篑。
努力、付出、失敗、破壞、巨大、努力
一失足成千古恨、事過境遷、選址失當
锲而不舍、紋絲不動、功德無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