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下牲的意思、下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下牲的解釋

指祭祀或敬神用的等級較低的牲畜,如特豕、特豚之類。《禮記·雜記下》:“ 孔子 曰:‘兇年則乘駑馬,祀以下牲。’” 鄭玄 注:“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孔子家語·曲禮子貢問》:“ 孔子 曰:‘兇年則乘駑馬,力役不興,馳道不修,祈以币玉,祭祀不懸,祀以下牲。’” 王肅 注:“當用大牢者用少牢。”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下牲”是古代祭祀禮儀中的專有名詞,具體含義如下:

  1. 基本定義
    指祭祀或敬神時使用的等級較低的牲畜,如“特豕”(單獨一頭豬)或“特豚”(小豬)等。這一用詞體現了古代禮制中對祭祀規格的嚴格區分。

  2. 經典出處與注釋
    《禮記·雜記下》記載孔子言:“兇年則乘駑馬,祀以下牲。”鄭玄注解為:“下牲,少牢。若特豕、特豚也。” 說明在災荒年份,需降低祭祀規格,用少牢(羊、豬)或特牲(單一牲畜)替代太牢(牛、羊、豬三牲)。

  3. 等級對比

    • 太牢:最高等級,含牛、羊、豬三牲;
    • 少牢:次一級,僅有羊和豬;
    • 下牲:更低規格,如單獨用豬或豚。
  4.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經濟困難或災荒時期,既保持祭祀的莊重性,又兼顧現實條件。例如《孔子家語》提到“兇年”時會采用此類方式,以示對神靈的敬意與祈求。

  5. 語言結構與例句
    該詞為動賓結構(“下”+“牲”),例句如:“古代祭祀儀式中,下牲是不可缺少的環節。”

“下牲”反映了古代禮制的靈活性與等級觀念,需結合具體曆史背景理解其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下牲:詞義解釋

下牲(xià shēng)是一個表示古代祭祀中所用牲畜下放的詞語。

下牲:部首和筆畫

下牲的部首是牛字旁(牜)。

下牲的總筆畫數為11畫。

下牲:來源

下牲一詞最早出現在《詩經·小雅·斯幹》中,其中有一句:“庖犧肩石,亦孔之哉?”意思是祭祀時,将犧牲的牲畜放在肩膀上,非常恭敬。

後來,下牲逐漸演變為一個獨立的詞彙,用來專指祭祀中所用牲畜下放的儀式。

下牲:繁體字

《下牲》的繁體字為「下牲」。

下牲: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中,下牲的字形與今天的寫法基本一緻,隻是在字形的一些細節上有所差異。

下牲:例句

1. 在古代,祭祀活動中需要進行下牲,以表示對神靈的尊敬。

2. 下牲是古代重要的宗教儀式之一,代表着人們對神靈的虔誠和祈福。

下牲:組詞

下牲沒有明确的組詞形式,但它可以和其他詞語搭配使用,如“下牲儀式”、“下牲用具”等。

下牲:近義詞

下牲的近義詞包括“祭祀”、“祭奠”等。

下牲:反義詞

下牲的反義詞可以是“上牲”,用來表示将牲畜升起而非放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