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形容鳥叫聲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莺恰恰啼。——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
(1).用心貌。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二十:“恰恰,用心也。” 唐 玄覺 《禅宗永嘉集·奢摩他頌》:“恰恰用心時,恰恰無心用。”
(2).融和貌。 唐 白居易 《遊悟真寺》詩:“欒櫨與戶牖,恰恰金碧繁。” 宋 陳造 《春寒》詩:“小杏惜香春恰恰,新楊弄影午疎疎。”
(3).象聲詞。莺啼聲。 唐 杜甫 《江畔獨步尋花》詩之六:“留連戯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元 張可久 《水仙子·春愁》曲:“景中情誰喚起,聽西園恰恰鶯啼。” 清 沉湘雲 《踏莎行·送春》詞:“恰恰鶯啼,喃喃燕語,商量欲倩東君住。”
(4).正好。 唐 鄭損 《星精石》詩:“孤巖恰恰容堂構,可愛 江 南釋子園。” 宋 黃大受 《早作》詩:“乾盡小園花上露,日痕恰恰到窗前。”《兒女英雄傳》第八回:“隻是我這人與世人性情不同,恰恰的是 曹操 一個反面。” 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一章:“情況恰恰相反,有許多事情是叫人不滿意的。”
“恰恰”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
正好、恰好
表示事物或行為完全符合預期,強調精準性。
強調巧合或對立
用于表達偶然性反差或矛盾關系。
象聲詞(形容鳥鳴)
源自古典詩詞,模拟鳥類清脆叫聲。
古義延伸
如需進一步辨析或查看古籍例句,可參考《漢典》或《一切經音義》等權威來源。
恰恰是一個漢字詞語,常用來表示正好、正巧、正好合適等意思。
恰恰的拆分部首是心,心部的拆分部首是忄。恰恰一共有6個筆畫。
恰恰最早出現在《辭源》一書中,是由“㑛”和“㑛”組成,表示“不對、不合適”的意思。後來,恰恰的寫法改為了今天所見的形式。
恰恰的繁體字是「恰恰」,與簡體字形式一緻。
在古代,恰恰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由于沒有具體的古代文獻記載,無法确定确切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1. 他恰恰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給了我幫助。
2. 這個答案恰恰符合了我的要求。
恰好、恰當、恰似、恰如其分、恰如、恰巧等。
正好、合適、宜、適當、應當等。
不恰當、不適合、不合適、不恰巧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