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敷納的意思、敷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敷納的解釋

謂臣下陳奏善策,天子擇善采納。《書·益稷》:“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孔穎達 疏:“使陳布其言而納受之。” 蔡沉 集傳:“敷納者,下陳而上納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敷納是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君主聽取臣下意見并予以采納。《漢語大詞典》将其訓釋為“謂臣下陳奏善策,君主采納施行”,該詞承載着中國古代政治文化中“君臣相濟”的治理理念。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敷”取《說文解字》“㫃部”所載“敷,㫃也”之本義,引申為鋪陳、陳述;“納”據《爾雅·釋诂》訓為“入也”,指接納吸收。二字組合形成“陳述谏言—接納實施”的完整政治互動過程。

文獻例證顯示其使用脈絡:

  1. 《尚書·舜典》載“敷奏以言,明試以功”,孔穎達疏解此“敷奏”即包含敷納之意;
  2. 《左傳·僖公四年》有“敷納以言,明庶以功”的治國箴言,杜預注雲“敷納,猶周官所謂‘以德诏爵,以功诏祿’”;
  3. 宋人葉適《法度總論》稱:“敷納之朝,所以通天下之情”,強調這是君臣溝通的重要渠道。

綜合古注今釋,敷納在古代政治語境中特指:臣屬系統陳述治國方略,君主通過辨别篩選後予以實施的決策機制。這種雙向互動機制,既體現了《禮記·中庸》所言“凡為天下國家有九經”中的“勸賢”“來遠人”等治國原則,也暗合現代政治學中的“決策反饋”理論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敷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敷納”指臣子向君主陳述治國策略,君主擇其善者采納。其中“敷”意為陳述、鋪陳,“納”指接受、采納,強調君臣間的建言與采納關系。

2.出處與注釋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益稷》:“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3.文學應用

古代詩詞中常以“敷納”表達對賢臣獻策的贊許,如: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敷納”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中,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決策機制。

5.近義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把拱飽更壁爐薄荷不刊之論超群絕倫澄泊晨精扯首齒數出賽麤靡等禮相亢調态地殼房從發正封記苟進鬼信害疼含笑花回茬火裡火發湖絲江鱏簡簡嬌懶揭箧精邃絶幕舉音苛殃露餐風宿鹿角車眉揚目展面幕彌留之際拿辦甯綢判教齊心權教掃蕩山頭撮合勝迹剩水殘山沈綴實戰時制收音機霜心輸錢書術挑牙料唇僞論五老峰項窩宵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