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納的意思、敷納的詳細解釋
敷納的解釋
謂臣下陳奏善策,天子擇善采納。《書·益稷》:“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孔穎達 疏:“使陳布其言而納受之。” 蔡沉 集傳:“敷納者,下陳而上納也。”
詞語分解
- 敷的解釋 敷 ū 布置,鋪開,擺開:敷設。敷陳(鋪陳,詳細叙述)。敷衍(a.叙述并發揮,亦作“敷演”;b.做事不夠負責或待人不懇切,隻做表面上的應付;c.勉強維持)。 塗上,搽上:敷藥。敷粉。 足夠:入不敷出。
- 納的解釋 納 (納) à 收入,放進:出納。藏污納垢。 接受:采納。笑納。納谏。 享受:納福。納涼。 繳付:納稅。 補綴,縫補;現多指密密地縫:納鞋底。 姓。 繳出吐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敷納”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基本釋義
“敷納”指臣子向君主陳述治國策略,君主擇其善者采納。其中“敷”意為陳述、鋪陳,“納”指接受、采納,強調君臣間的建言與采納關系。
2.出處與注釋
該詞最早見于《尚書·益稷》:“敷納以言,明庶以功,車服以庸。”
- 孔穎達疏解釋為“使陳布其言而納受之”,即臣下陳述建議,君主接受。
- 蔡沉集傳進一步說明:“敷納者,下陳而上納也”,強調自下而上的進言與采納過程。
3.文學應用
古代詩詞中常以“敷納”表達對賢臣獻策的贊許,如:
- 宋代範成大《李粹伯侍禦挽詞二首》:“公昔參敷納,人期到辨章。”
- 明代倪嶽詩句:“董賈賢良初獻策,唐虞敷納正求才。”
4.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敷納”已不常用,多出現在古文研究或曆史文獻分析中,用于描述古代政治決策機制。
5.近義與關聯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原文或古代漢語詞典(如滬江線上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敷納(fū nà)這個詞的意思是指接受、接納。它是由“敷”和“納”兩個字組成。
“敷”的部首是“攵”(頭部),“納”的部首是“纟”(纖維)。根據筆畫順序,“敷”有12畫,“納”有6畫。
“敷納”這個詞源自古代漢語,它的繁體字是「敷納」。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敷是用「敷」字,納是用「納」字。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他敷納了我的意見,作出了相應的改變。
2. 這個工作機會可以敷納你的技能和能力。
3. 政府已經敷納了市民的訴求,開始采取行動。
一些與“敷納”相關的詞彙:
組詞:敷衍、接納、敷設、招納、規納
近義詞:接受、采納、容納、欣納
反義詞:拒絕、抵制、排斥、駁斥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幫助!如果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