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運柴的船。 唐 杜甫 《雨》詩:“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
“樵舟”的漢語詞典釋義與文化解析
一、基礎釋義
“樵舟”為複合詞,由“樵”(砍柴)與“舟”(小船)組合而成,字面意為“砍柴人乘坐的小船”。其核心含義指代山野樵夫用于渡水或運輸柴木的簡易船隻,常見于古代農耕與漁獵生活場景。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第5卷,第1283頁。
二、文學意象與文化象征
在古典文學中,“樵舟”常作為隱逸文化的意象符號:
如唐代詩人王維《桃源行》中“樵客初傳漢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以“樵客”暗喻隱士,“樵舟”延伸為遠離塵嚣的載體。
南宋詞人張炎《南浦·春水》寫“采香幽徑鴛鴦睡,誰道湔裙人遠?一棹樵舟”,借“樵舟”寄托超脫世俗的閑適心境。
來源:《全唐詩》(中華書局,1960年)卷125;《山中白雲詞》(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校注本。
三、曆史語境中的實際功能
據《中國古代交通工具考》(文物出版社,2003年)記載,樵舟屬“刳木為舟”的原始船型,特點包括:
四、哲學與美學引申
受道家思想影響,“樵舟”在傳統文化中衍生出深層意涵:
來源:《莊子集釋》(中華書局,1985年);《中國繪畫史圖鑒》(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8年)。
總結
“樵舟”既是古代勞動工具的具體指稱,亦承載着中國隱逸傳統與自然哲學的文化基因。其釋義需兼顧物質功能與精神象征的雙重維度,方能完整呈現漢語詞彙的豐富内涵。
“樵舟”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iáo zhōu,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來源解釋如下:
指運柴的船,即用于運輸木柴的小船。這一解釋在多個權威來源中均有提及(、、)。
該詞最早見于唐代詩人杜甫的《雨》詩:“鮫館如鳴杼,樵舟豈伐枚。” 詩句通過“樵舟”與“鮫館”(傳說中鲛人織绡的居所)的對比,描繪了自然與勞作的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或詩詞賞析中,描述古代勞動場景或自然風光。例如:“江邊樵舟往來,映襯着遠山暮色。”
“樵舟”是一個具象的古代生活詞彙,核心含義為“運柴的船”,常見于唐詩等文學作品。如需進一步了解其引申含義或詩句背景,可參考杜甫《雨》的完整賞析。
杯銜本日邊寇筆削褒貶篦子車架馳薄侈搪沖橹酬犒搭把子盜買德隆望重典核翻閲發照非徒奉告風險資金宮邸功勞簿狗下水棺榇孤陰獨陽漢語鶴行鷄羣恨怒穢濫會叙艱诘儉蓮儆儆句孑戟看當科車臘麪聯署孷孖龍頟侯淪替律令蹑運昵昵匹夫不可奪志也批文乾薪嗛羊倩影齊眉案齊眉席三思而後行燒薙肆言訟曲遂威韬晦待時頭足異所威攘穩産下馬作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