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指記載功勳和勞績的簿冊。後亦用于比喻,多指過去的功績,猶言老本。 元 無名氏 《賺蒯通》第一折:“我如今跳出是非場,抹下了這功勞簿,隻待要修仙辟穀,倒是俺散袒逍遙一願足。” 清 李漁 《比目魚·贻冊》:“這都是天機轉轆轤,神靈演咒符,休得要錯記了功勞簿。”如:我們可不能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啊!
功勞簿是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拆解為兩部分:
詞義解析
“功勞”指對事業或他人做出的貢獻和成績,“簿”指記錄文字的本冊。組合後,“功勞簿”指記載個人或集體功績的書面憑證,常見于比喻語境,例如“躺在功勞簿上”形容依靠過去成就停止進取的現象。
出處溯源
該詞最早可追溯至古代文書記錄制度。據《漢語大詞典》記載,明清時期官府常用“功勞簿”登記官員政績,作為考核依據。現代用法則多受文學作品影響,例如茅盾在《子夜》中曾用此詞暗喻社會階層固化現象。
用法特征
作名詞時多含中性或貶義色彩,常見于口語和書面語。典型搭配包括“吃功勞簿”(依賴舊功)、“翻功勞簿”(強調過往貢獻)等,需結合語境判斷情感傾向。
近反義詞關聯
近義詞為“功績冊”“成績單”,反義詞為“過失錄”“檢讨書”。與“功勞簿”相關的成語“居功自傲”進一步強化其警示性語義功能。
參考資料:
關于“功勞簿”的詳細解釋如下,綜合了多個權威來源的信息:
一、基本含義 功勞簿(gōng láo bù)原指古代記錄個人或集體功勳、勞績的冊籍。如《三國演義》第三九回記載,劉備曾命人準備「功勞簿」記載戰功。
二、引申含義 現多比喻過往成就或榮譽,常含警示意義,如「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指安于既有成就而不再進取。元代雜劇《賺蒯通》中「抹下功勞簿」的表述,也暗含對功名虛幻的批判。
三、使用特點
四、古典用例 清·李漁《比目魚》中用「休得要錯記了功勞簿」警示不可貪功冒領,體現該詞自古即有道德規勸功能。
需要更多例句或曆史典故細節,可查閱漢典()等權威辭書來源。
版齒豹死留皮邊撫冰窟彼中泊位不倫陳古刺今出佐刺螫訪單方山子犯土禁風虹風木歎弓弝關鼻鳏男哈哈鏡海涸石爛旱草恒旸衡嶽朚伥滑澾會要翦草除根兼而有之教導員驚耍舊勞九羅空塵跨坐鲲壑兩譽馬埳綿裡鐵墨工猱狖嶷如旁郡破殼潑撒千愁萬緒軟弱生死簿韘觿市脯石級石音詩兆豎櫃厮猥頭生兒無輩夏候鳥仙令獻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