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安貌;戒懼貌。《詩·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毛 傳:“耿耿,猶儆儆也。” 孔穎達 疏:“仁人既與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憂,言憂之甚也。” 明 張居正 《苑田紀》:“然乃抑畏自将,稼穡為念,日儆儆焉無淫於觀、於逸、於遊、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儆儆”是一個疊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儆儆”兼具心理狀态與行為表現的雙重含義,既可用于描述内心的焦慮,也可指對外界風險的防範,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表達中。
儆儆是一個漢字詞語,拼音為jiàn jìan。它的意思是警戒、提醒、告誡,表示對某事或某人進行謹慎提醒、警戒以防止錯誤發生或危險降臨。
儆儆由左右兩個部首組成,左邊為人字旁,右邊為言字旁。它由14個筆畫構成,每個字部分分别是:儆有8畫,儆有6畫。
儆儆出自《詩·大雅·儆儆》一篇,意為警戒、告誡。繁體字為「儆」。
在古代,儆儆通常采用篆書或隸書來書寫。篆書是戰國時期印章上的文字藝術,其結構簡練剛勁;隸書是秦朝時期官方寫字的字體,筆勢較為流暢。而今天我們常見的正楷字體為儆儆的現代化寫法。
1. 他用一種嚴肅的眼神儆儆地看着那個正在做錯事的人。
2. 這個廣告露出了一種儆儆的警戒色彩,提醒人們注意交通安全問題。
組詞:警儆、告儆、勸儆
近義詞:警戒、告誡、提醒
反義詞:放松、忽視、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