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儆儆的意思、儆儆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儆儆的解釋

不安貌;戒懼貌。《詩·邶風·柏舟》“耿耿不寐,如有隱憂” 毛 傳:“耿耿,猶儆儆也。” 孔穎達 疏:“仁人既與小人并列,恐其害於己,故夜儆儆然不能寐,如人有痛疾之憂,言憂之甚也。” 明 張居正 《苑田紀》:“然乃抑畏自将,稼穡為念,日儆儆焉無淫於觀、於逸、於遊、於田,以奉厥邦常,祗若明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儆儆”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疊音詞,其核心語義與“儆”的本義密切相關。根據《漢語大詞典》及《現代漢語詞典》的釋義體系,“儆”指警戒、戒備,《說文解字》釋為“戒也”,如《尚書·大禹谟》載“儆戒無虞”。而“儆儆”作為疊音形式,在曆代文獻中主要呈現兩種用法:

其一表示高度戒備的狀态,如清代朱彜尊《曝書亭集》中“儆儆若持滿”,此處疊用強化了警惕程度;其二見于方言文獻,如《蜀方言》記載“儆儆”可表機敏聰慧之意,這種地域性語義拓展體現了詞彙的曆時演變特征。

需要注意的是,該詞在現代漢語規範使用中已趨于邊緣化,《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等當代辭書未單獨收錄該詞條。建議在正式語境中優先使用“警戒”“戒備”等規範詞彙,若涉及古籍或方言研究則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

網絡擴展解釋

“儆儆”是一個疊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呈現:

一、基本釋義

  1. 不安貌:形容内心憂慮、無法平靜的狀态。例如《詩經·邶風·柏舟》中“耿耿不寐”被毛傳解釋為“儆儆”,強調因憂懼而難以入眠。
  2. 戒懼貌:表示警惕、戒備的樣子。如明代張居正《苑田紀》中“日儆儆焉無淫于觀、于逸”,體現對自身行為的約束和警覺。

二、詞源與關聯

三、用法與示例

四、總結

“儆儆”兼具心理狀态與行為表現的雙重含義,既可用于描述内心的焦慮,也可指對外界風險的防範,常見于古文或書面表達中。

别人正在浏覽...

八百孤寒不還踵不迹差事宸扆籌筯出幽遷喬翠瓊寸飈得鳳東橫反往蜂糕封鎖溝風猷附毛扶傾幹顫官話貫聯寒溜紅點颏宦海風波見頭角角較階地介義濈濈進服積日累月九行就室镌銘聚攏辣乎乎連禍練行林扉戮沒末底霓裳素甯省憑熊蓱翳慊恨磬折起色饒乏柔慈升眺失迎刷鬧旺跳丸散蓊穢文章二百年五姓惡直丑正曉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