愬愬的意思、愬愬的詳細解釋
愬愬的解釋
恐懼貌。《易·履》:“九四,履虎尾,愬愬,終吉。” 陸德明 釋文:“愬愬,山革反。 子夏 傳雲:恐懼貌。 何休 注《公羊傳》雲:驚愕也。”
詞語分解
- 愬的解釋 愬 ù 同“訴”。 愬 ò 恐懼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 愬的解釋 愬 ù 同“訴”。 愬 ò 恐懼的樣子。 筆畫數:; 部首:心;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愬愬”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sù sù,屬于疊字用法,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1. 基本釋義
- 恐懼、敬畏的狀态:形容人因面臨危險或壓力時表現出的謹慎、戒懼之态。例如《周易·履卦》中“履虎尾,愬愬,終吉”,意為“踩到老虎尾巴,雖心懷恐懼,但最終能化險為夷”。
- 通假用法:單字“愬”可通“訴”(shuò),表示訴說、告發,但疊用“愬愬”時通常不取此義。
2. 經典出處與語境
- 《周易》中的哲學意涵
在《周易》中,“愬愬”強調一種“戒慎恐懼”的處世态度。即使身處險境(如“履虎尾”),若能保持警惕和敬畏,最終可獲吉祥。這體現了古人以謹慎應對危機的智慧。
3. 現代使用場景
- 文學與學術領域:多見于古籍研究、哲學讨論或文言文寫作中,日常口語已極少使用。
- 引申含義:可借喻對複雜局面保持審慎态度,如“面對挑戰,當懷愬愬之心”。
4. 辨析與關聯詞
- 與“肅肅”區别:後者多形容嚴肅整齊(如“肅肅宵征”),與“愬愬”的恐懼義無關。
- 近義詞:惕惕、惴惴、惶惶(均含戒懼義)。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查閱《周易》注疏或古漢語詞典,了解其哲學背景及演變。
網絡擴展解釋二
愬愬的意思
愬愬是一個形容詞,用于描述某人的情緒激動或充滿豪情壯志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愬含有心部和忄部,共有11個筆畫。
來源
愬愬最早出現在《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後來,《漢語大詞典》也收錄了這個詞,并解釋為情緒激動。
繁體
愬愬的繁體字為愬愬。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稍有不同,但表示的意思和現代漢字相同。例如,在香港的金文或篆文中,愬愬可能會稍有變化,但仍可辨認出來。
例句
他站在舞台上,愬愬地宣布自己的夢想和目标。
組詞
愬愬可以組成一些詞語,如愬愬高歌、愬愬豪言壯志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激動、豪情壯志
反義詞:冷靜、平淡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