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谓各人干自己所擅长的工作。《十月》1981年第3期:“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像我 赵社会 有特长:会看青,会指挥生产。”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是一个形象生动的歇后语,其含义和用法可归纳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每个人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工作或领域,互不干涉。核心强调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常见于描述团队协作或社会分工场景。
二、深层含义
通过“敲锣”和“卖糖”两种不同职业的对比,隐喻不同行业或职责的独立性。例如:敲锣者负责吸引注意,卖糖者专注商品销售,二者虽同处市集,但工作内容互不重叠。
三、使用场景
四、出处与演变
该歇后语最早见于1981年《十月》杂志的例句:“敲锣卖糖,各干一行。像我赵社会有特长:会看青,会指挥生产”。其变体如“各执一行”“各归一行”也偶见于文学作品,但核心含义保持一致。
提示: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方言变体,可参考《汉语辞海》《冷眼观》等文献来源。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是一句成语,意指各自专心致志地从事自己的工作,不互相干涉或干扰。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当时有一个传统的年俗活动叫做“敲锣卖糖”。在这个活动中,人们会敲锣吆喝,推着小车在街上卖糖果,每个人负责一个任务,井然有序,没有混乱。这个活动所体现出来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的精神,所以后来就出现了这个成语。
《敲锣卖糖,各干一行》的拆分部首是“⺧”(锣)和“⺾”(米),其中“⺧”是金属器物部首,表示与金属相关;“⺾”是米字底部的偏旁,表示与粮食或食物相关。根据拆分部首,可以得到成语中的两个字的拼音分别是“qiāo”(敲)和“mài”(卖),读音分别为/qiāo/和/mài/。
拆分后的笔画数为:
敲(11画):无横,一撇,一竖,五点,一横;
锣(16画):说明符,两个点,个横,两撇,五点,七竖;
卖(8画):三个点,一横撇,一竖。
敲(橈) 鑼(镙) 賣(卖) 各(滆) 幹(干) 行(航)
在古代,敲、卖、各、干、行的字形与现在有所不同。以敲为例,古时候的写法是“橈”,表示敲击的动作;卖则是“賣”,表示出售的意思;各是“滆”,含义是每个人;干是“幹”,表示从事、承担;行则是“航”,表示行走、行动。
例句:我们团队中的成员,各干一行,共同完成了项目的任务。
组词:卖弄、卖点、卖力、敲门、敲击、敲打。
近义词:各负其责、各尽其职。
反义词:相互干扰、相互干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