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不思為善。《書·多方》:“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孔 傳:“惟聖人無念於善則為狂人,惟狂人能念於善則為聖人。” 唐 吳兢 《貞觀政要·君道》:“若惟聖罔念,不慎厥終,忘締搆之艱難,謂天命之可恃……人不見德,而勞役是聞,斯為下矣。”
“罔念”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ǎng niàn(與“網念”同音),其核心含義為“不思為善”,即不思考或不行善念。以下是詳細解析:
字義溯源
經典出處
出自《尚書·多方》:“惟聖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聖。”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原文或《貞觀政要》相關篇章。
《罔念》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無意識的思考或無意識地記憶某事物。當我們在某個時刻腦海中浮現出一些東西,但卻不知道它們是從哪裡來的或者為什麼會出現,那就是《罔念》。
《罔念》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網”和“心”,部首“網”有6劃,“心”有4劃。整個字一共有10個筆畫。
《罔念》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在繁體字中,“罔”保持不變,而“念”則寫作“唸”。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字的形狀和結構會有一些變化。以《罔念》為例,古代寫法中的“罔”可能會更加扁平,而“念”可能會有一些額外的裝飾線條。
1. 在考試時,我突然罔念起了某個我曾經學過但已經忘記的知識點。
2. 剛剛我忽然罔念起了小時候的一個美好回憶。
組詞:
- 罔然(意思是迷茫、困惑)
- 念想(意思是思考某事、回憶)
近義詞:
- 忘記(意思是不記得、遺忘)
- 無意識(意思是沒有意識到、不知不覺)
反義詞:
- 記得(意思是能夠回憶起、銘記)
- 有意識(意思是有意為之、有計劃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