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磬鐘的意思、磬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磬鐘的解釋

見“ 磬鐘 ”。


亦作“ 磬鐘 ”。兩種古樂器名。《詩·小雅·鼓鐘》“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唐 孔穎達 疏:“於是堂上之琴瑟與堂下之磬鐘皆同其聲音,不相奪倫。” 唐 張喬 《書梅福殿壁》詩之二:“雅韻磬鐘遠,真風樓殿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磬鐘"是中國古代禮樂文化中兩種重要打擊樂器的合稱,具體釋義包含三個維度:

一、器物形制 磬為曲尺狀石制樂器,《漢語大詞典》載其"以玉、石為材,懸而擊之"。鐘為青銅鑄造的倒置桶形樂器,《周禮·考工記》詳述其"六齊"合金配比,通過甬部懸挂,以槌叩擊發聲。二者構成"金石之音"的核心組合,湖北隨州曾侯乙墓出土的65件編磬與64件編鐘印證了這種禮器組合的規制。

二、禮樂功能

  1. 祭祀功能:據《禮記·明堂位》記載,磬鐘合奏用于天地祭祀,磬聲象征地德,鐘聲代表天道
  2. 等級象征:周代禮制規定"天子宮懸,諸侯軒懸",編列數量對應爵位等級,《儀禮》載諸侯宴飨需"鐘磬各一肆"
  3. 雅樂核心:《詩經·小雅》中"鼓鐘欽欽,鼓瑟鼓琴"描繪了鐘磬在宮廷雅樂中的主導地位

三、文化延伸 唐代孔穎達在《五經正義》中闡釋"鐘磬之聲,德音之謂",賦予其道德教化内涵。宋代陳旸《樂書》将磬鐘音色與陰陽五行學說對應,形成獨特的聲律理論體系。故宮博物院現藏清代金編鐘與玉特磬,是古代磬鐘文化的實物遺存。

網絡擴展解釋

“磬鐘”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其解釋需結合曆史、文化和宗教背景綜合理解:

一、基本定義

磬鐘(qìng zhōng)原指兩種古代禮樂器:

二者常并用于莊重場合,如宮廷祭祀、宗教儀式,象征權力與地位。


二、宗教與儀式用途

在道教文化中,磬鐘作為法器被賦予特殊意義:

  1. 調和陰陽:金鐘(陽)與玉磬(陰)合稱,鳴擊可調和天地之氣,召集神靈;
  2. 科儀功能:用于齋醮、講經等活動,既能渲染神聖氛圍,又可警戒參與者、通幽達明;
  3. 内修象征:道教認為叩擊磬鐘能喚醒修行者體内陰陽二神,助其與天地共鳴。

三、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使用時,“磬鐘”比喻以鄭重懇切的态度表達意見或請求。例如在正式場合提出谏言,可形容為“言辭如磬鐘”,強調莊重與真誠。


四、曆史演變

如需進一步了解磬鐘的音律特點或具體科儀用法,可參考道教文獻或考古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暗谷鼇海北緯飙禦鼻煙壺搏撫伯姬引出律篡逐蹙地大地回春砥課丁曆地形家多謀善慮發夢俯瞰公卿挂肚牽心皇協軍毀璧鲛帕搢铎進舍女婿麟趾殿龍步論根屢月靡俗糜損目的物木像泥媳婦拟正虔刀搶行切踦切螞棄夫氣恨恨琪蘤青帏情味泣珠人生何處不相逢三官申旦市舍順聖紫說頭兒送湯推明頹向外港玩輕文石無邊無垠誣治下程賢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