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不獲已的意思、不獲已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不獲已的解釋

不得已。《後漢書·獨行傳·嚴授》:“﹝ 張顯 ﹞蹙令進, 授 不獲已,前戰,伏兵發, 授 身被十創,殁於陣。”《新唐書·沉既濟傳》:“四方形勢,兵未可去,資費雖廣,不獲已為之。”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三:“妾兄 鄭相 幼子 恒 ,年今二十, 鄭相 以親見屬,故相不獲已,以 鶯 許之 恒 。” 清 王韬 《淞隱漫錄·田荔裳》:“若以非禮相幹,雖死非所聞命……如不獲已,焰坑血湖,刀山劍嶺,皆我畢命所也,一任處置,何足懼哉!”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不獲已”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綜合理解:

1.基本釋義

2.古籍例證

3.使用場景

4.其他觀點

提到該詞引申為“不滿足現狀,追求更高目标”。但這一解釋未見于多數古籍和權威來源,可能是現代語境下的擴展理解,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不獲已”核心含義為“不得已”,強調被動性,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傳統表達。若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後漢書》《新唐書》等來源(如、9)。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獲已 不獲已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不以已足,不滿足現狀,追求更高更好的境界和成就。下面是關于不獲已的詳細内容。 拆分部首和筆畫 不獲已的拆分部首是一手 "一" ,筆畫數為5畫。 來源 不獲已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養生主》:“安得為不獲已”,後來逐漸形成成語,用來表示追求進取、不滿足現狀的意念。 繁體 不獲已的繁體寫法為「不獲已」。 古時候漢字寫法 不獲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沒有明确的變化記錄,但現代使用的“不獲已”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寫法。 例句 他在事業上一直不獲已,總是追求進步。 她勤奮好學,不畏困難,永遠都不獲已。 組詞 不獲已可組成其他詞語,例如:不獲自足,不獲已足。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永不滿足、追求進步、求取更高。 反義詞 反義詞可視為相對概念,包括:安于現狀、知足常樂、滿足現狀。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