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視險如夷的意思、視險如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視險如夷的解釋

[regard danger as nothing] 夷:平坦,平安。把危險視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難或本領高強

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漢· 劉協《喻郭汜诏》

詳細解釋

把危險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艱險。 漢獻帝 《喻郭汜诏》:“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 晉 史援 《後漢史君頌》:“處溢不驕,居勞不憚,視險如夷,忘身逐叛。”亦作“ 視險若夷 ”。 三國 魏 吳質 《與文帝書》:“雖雲幽深,視險若夷。”《隋書·劉方傳》:“ 方 肅承廟略,恭行天讨,飲冰遄邁,視險若夷。”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視險如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結構

4.近義詞與擴展

5.文化内涵

此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勇氣的推崇,倡導以豁達心态化解危機,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刻畫英雄人物或逆境中的堅韌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後漢書》《全後漢文》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視險如夷

《視險如夷》這個詞源于《論語·衛靈公》。其中的“視”是看, “險”是危險,“如夷”指心态平和,機智應對危險的狀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視險如夷》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見”和“立”,由一共15個筆畫組成。

來源

《視險如夷》這個成語出自《論語·衛靈公》:“衛靈公問陳于孔子曰:‘冉退與孔子違者三友,其何如?’孔子曰:‘可謂好學也已矣。’‘退,吾不怨退。’…君子以維期不憂,小人以俟期憂。”意思是衛靈公問孔子關于冉退和孔子分道揚镳的事情,孔子說:“可以說冉退是一個很好學的人。”衛靈公接着說:“退離開了我,我并不怨恨他。”孔子回答:“君子會堅持初衷不焦慮,而小人則會等待時機而焦慮。”後來,人們根據這段文字衍生出了成語“視險如夷”。

繁體

《視險如夷》這個詞的繁體字為「視險如夷」。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但《視險如夷》這個成語的意思沒有發生改變。

例句

1. 面對困難和危險,他總是能夠視險如夷,冷靜應對。

2. 在經曆了無數次的挫折後,他已經學會了視險如夷的心态,面對任何難題都能夠保持平和。

組詞

1. 視而不見:看到了卻置之不理。

2. 險惡:危險而惡劣的環境或情況。

3. 如:像,如同。

4. 夷:平坦、平和。

近義詞

鎮定自若、從容應對。

反義詞

恐懼、驚慌失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