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視險如夷的意思、視險如夷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視險如夷的解釋

[regard danger as nothing] 夷:平坦,平安。把危險視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困難或本領高強

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漢· 劉協《喻郭汜诏》

詳細解釋

把危險看作平安。形容勇敢,不畏艱險。 漢獻帝 《喻郭汜诏》:“今得東移,望遠若近,視險如夷。” 晉 史援 《後漢史君頌》:“處溢不驕,居勞不憚,視險如夷,忘身逐叛。”亦作“ 視險若夷 ”。 三國 魏 吳質 《與文帝書》:“雖雲幽深,視險若夷。”《隋書·劉方傳》:“ 方 肅承廟略,恭行天讨,飲冰遄邁,視險若夷。”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視險如夷”是由“視”“險”“如”“夷”四字構成的成語,其核心含義為将危險視作平坦之境,形容人在面對艱險時鎮定自若的态度。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分項解析:

一、字義溯源

“視”意為看待、對待;“險”指危險、險阻;“如”表示如同;“夷”本義為平坦之地(《說文解字》釋“夷”為“平也”)。四字連用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典籍,如《漢書·晁錯傳》中“以邊為險,以中國為夷”,後經演變形成固定結構。

二、詞義解析

該成語強調主體對客觀危險的主觀轉化能力,即通過心理調適或經驗積累,将危機轉化為可掌控的尋常狀态。例如《漢語成語考釋詞典》指出其“既含勇毅精神,亦含智慧判斷”,常用于形容軍事、外交或突發事件中的從容應對。

三、用法特征

  1.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如“他視險如夷,迅速化解了危機”。
  2. 語境適配:適用于褒揚性描述,常見于曆史傳記、新聞報道及文學作品中,如《三國志》評趙雲“匹馬單槍,視險如夷”。
  3. 語體分布:書面語與口語均適用,但更偏重正式表達。

四、權威文獻佐證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179頁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形容面對危險毫不畏懼”。
  2. 《漢語大詞典》引《晉書·姚襄載記》“履險如夷,推鋒而進”,佐證其曆史用法。

五、近義對比

與“臨危不懼”側重狀态描述不同,“視險如夷”更強調主觀認知的轉化過程;相較于“化險為夷”的結果導向,本成語着重心态層面的無畏特質。

網絡擴展解釋

“視險如夷”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2.出處與典故

3.用法與結構

4.近義詞與擴展

5.文化内涵

此成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勇氣的推崇,倡導以豁達心态化解危機,常見于文學作品中刻畫英雄人物或逆境中的堅韌精神。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演變,可參考《後漢書》《全後漢文》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寶燒抃風儛潤襞斂不聊生産物饬歸大姑娘待兔守株打連廂刀錢大司農大頭巾琱缋二十四神飯牛歌風浮風名分外之物服寵附封覆講複舊扶弱抑強更名改姓恭世子歸反韓馬呴沫花萼樓晖珥降本流末澗門糾會九龍池覺識炬炭拉麪忙急蒙蒙亮目眙撚巴黏黏搭搭前對欽此遒渾榷茗山戶授權水至清則無魚水中撈太族唐猊談空説有甜鞋浄襪腿灣外權挖腰包為當無其奈險勁孝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