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火燎原,喻小亂子釀成大禍患。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西南諸捷》:“惟近日東北用兵,竭天下之力,聚三大帥數十萬衆,盡沒 遼水 ,坐成厝火燎原之勢,差為不競耳。”
“厝火燎原”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比喻小亂子若不及時處理,可能釀成巨大的災禍,常用于勸誡人防微杜漸。
二、詞源與典故
出自明代沈德符《野獲編·兵部·西南諸捷》:“坐成厝火燎原之勢”,原指軍事上小規模動亂可能演變為全面危機,後引申為對隱患的警示。
三、用法解析
四、注意要點
五、延伸學習
可結合近義成語“積羽沉舟”“堤潰蟻穴”對比,進一步理解防微杜漸的哲理。
《厝火燎原》指的是火勢猛烈、迅速蔓延的情景,形容局勢緊張、沖突加劇的情況。常用于形容社會、政治或者戰争等方面的動蕩局勢。
《厝火燎原》這個詞拆分部首可以分為火、火、火,筆畫總共為14畫。
《厝火燎原》來源于中國古代小說水浒傳,在第九十二回“活捉祝家莊”中,形容了火勢迅速蔓延,形勢危急的戰鬥場面。相對應的繁體字為「厝火燎原」。
在古時候,「厝火燎原」這個詞的寫法可能與現代稍有不同,但其意思和用法相同。
1. 這次社會動蕩,真是厝火燎原,局勢非常危急。
2. 戰場上的火勢猛烈,猶如厝火燎原,讓人惶惶不安。
組詞:厝火、燎原、厝火燎、原始燎。
近義詞:火海沸騰、驟然燃起、火上著藓。
反義詞:平靜、安定、和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