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史記·陳丞相世家》:“ 絳侯 、 灌嬰 等鹹讒 陳平 曰:‘ 平 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 裴駰 集解引《漢書音義》:“飾冠以玉,光好外見,中非所有。”本喻 漢 陳平 儀容美好,後用以喻男性的美貌。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素秋》:“時見對戶一少年,美如冠玉。”
“美如冠玉”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měi rú guān yù,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詳細解釋:
源自《史記·陳丞相世家》,原指漢代陳平儀容俊美,但最初帶有貶義。當時绛侯、灌嬰等人評價陳平“雖美丈夫,如冠玉耳,其中未必有也”,意為外表雖像冠玉般光鮮,内裡未必有真才實學。這裡的“冠玉”指古代帽子上的玉飾,比喻外在的華美。
隨着語言發展,該成語的貶義逐漸淡化,現多用于褒義,專指男子容貌出衆、俊美如玉。例如魯迅在《準風月談》中曾用“美如冠玉”形容看似年輕的道士。
總結來看,“美如冠玉”從最初的外表與内在對比,演變為純粹贊美男性容貌的成語,使用時需注意語境和對象性别。
《美如冠玉》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美麗得像玉冠一樣的意思。它由“美”、“如”、“冠”、“玉”四個漢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美如冠玉》來源于《史記·孟子荀卿列傳》中的一句話:“服色美如冠玉。”這句話形容了人所穿的衣服顔色非常美麗,如同玉冠一樣。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的寫法為《美如冠玉》。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中,有些細微的差異。例如,“美”字在篆書中的寫法為“羊”加上“大”,而“如”字在隸書中的寫法為“女”加上“口”。這些變化是由于漢字演變的過程中産生的。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美如冠玉》這個成語,例如:
一些與《美如冠玉》相關的組詞有:
而一些與《美如冠玉》相反的詞彙則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