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礱礪 ”。
“砻厲”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釋義
字形與通假
“砻”本指脫殼工具,後與“礱”通用;“厲”通“砺”(磨刀石),故“砻厲”也寫作“礱礪”,兩者含義相通。
相關成語
包含“磨砻底厲”“磨砻淬砺”等,均強調持續打磨、精益求精的過程,可用于形容學術鑽研或技藝提升。
現代適用性
該詞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日常交流中更常用“磨砺”“錘煉”等替代詞。
建議結合《古代漢語詞典》或《荀子》原文進一步考證其具體用例及演變。
砻厲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磨砺堅強、銳利。其拆分部首為石和廠,筆畫數為10。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制造過程。
在繁體中,砻厲的寫法為鑼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砻字與今天的寫法相同,而厲字的寫法略有不同,廠部下面多了一個加點的象形部首火,表示兵器火焰,強調其銳利的意義。
1. 經過多年的考驗和磨砺,他如今已經變得非常砻厲了。
2. 這個部隊訓練有素,士兵們的戰鬥力非常砻厲。
1. 磨砺:意為磨砺磨煉。
2. 銳利:意為鋒利,刀鋒所指。
3. 戰鬥力:指戰士及軍隊在戰鬥中所具備的能力。
1. 銳利:指物體鋒利,尖銳。
2. 犀利:意為敏銳,有洞察力。
3. 敏銳:指思維敏捷,感覺靈敏。
1. 鈍:意為遲鈍,不敏感。
2. 鈍化:指物體變得不鋒利,遲鈍。
3. 惰性:意為不活躍,不積極。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