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思、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解释

谓空前绝后。亦用作讽刺。 唐 孟棨 《本事诗·嘲戏》:“ 宋武帝 尝吟 谢庄 《月赋》,称嘆良久,谓 颜延之 曰:‘ 希逸 ( 庄 字)此作,可谓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亦作“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 宋 陈应行 《于湖先生雅词序》:“至於託物寄情,弄翰戏墨,融取乐府之遗意,铸为毫端之妙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清 赵翼 《瓯北诗话·李青莲诗》:“是其眼光所注,早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直欲於千载后上接《风》《雅》。”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 上海 的 邵洵美 之徒,在发议论骂我们之印《笺谱》,这些东西,真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吃完许多米肉,搽了许多雪花膏之后,就什么也不留一点给未来的人们的--最末,是‘大出丧’而已。”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出自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全诗为:“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出处与背景

  1.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公元696年,陈子昂随建安王武攸宜征讨契丹叛乱时。因武攸宜轻率出兵导致战败,陈子昂进谏未果反被贬职,深感怀才不遇,遂登幽州台(今北京蓟门楼)抒怀。
  2. 情感核心: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明君贤士的追慕、生不逢时的孤寂,以及对人生渺小、时空浩瀚的悲怆感。

二、字面与深层含义

  1. 字面意义:

    •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贤君(如燕昭王、燕太子丹等)。
    • “来者”:后世能识才用才的明主。
    • 诗人既无法追随先贤,又未能预见后世知己,凸显孤独无依的境遇。
  2. 深层意蕴:

    • 时空的苍茫感:通过“天地悠悠”与个人渺小的对比,强化了人生短暂的哀叹。
    • 怀才不遇的愤懑:借古讽今,暗指当时统治者未能重用人才。

三、双重语境下的用法

  1. 褒义(空前绝后):
    用于赞美某人或成就独一无二,如“他的发明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2. 讽刺:
    暗指某种现象或行为既无先例,也难被后世认可,如批评浮夸风气时引用此句。

四、艺术手法与影响


五、现代延伸

现多用于形容某领域开创性或终结性的人物/事件。例如:

如需进一步了解诗歌赏析或陈子昂生平,可参考权威文学资料或搜索来源中的百科条目。

网络扩展解释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意思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一句成语,意指没有前人的先例可循,也没有后继的人可以借鉴。形容某个行为、事物或者思想独具特色,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拆分部首和笔画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拆分部首是“车”和“目”,它由四个笔画组成。

来源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句成语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在小说中,作者曹雪芹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林黛玉的独特才情和她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繁体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是这个成语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个成语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例句

他的创新理念独具特色,正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组词

前途未卜、闭门造车、闭门思过、出口成章、无可估量等。

近义词

空前绝后、别具一格、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反义词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