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匣床 ”。舊時牢獄中使用的一種刑具,形如木床,命囚犯仰卧其上,将手腳緊緊夾住,全身不能轉動,痛苦異常。 元 高文秀 《黑旋風》第三折:“罷罷罷,且入牢去,将軍柱上拴了頭髮,上了腳鐐手扭,擡上匣牀,使上滾肚索,拽拽拽!”《水浒傳》第四九回:“ 樂和 便把匣牀與他們兩個開了。”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圖文襄公厚德》:“公掌刑曹時,與 姚端恪公 同定律例,将 明 代酷法盡皆删除。奏釋死囚長枷匣牀,以免獄卒淩虐。”《天雨花》第六回:“鎖條悉索身不絶,匣床叫苦歎呻吟。”
“匣牀”即“匣床”,是古代牢獄中使用的一種刑具,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定義 匣床由“匣”和“床”組合而成,整體形似木床,但帶有束縛裝置。其功能是将囚犯仰面固定于床體上,通過夾緊手腳使全身無法活動。
結構與用途 根據記載,匣床的設計具有極強限制性:囚犯被強制平躺後,四肢及軀幹會被木質或金屬部件牢牢鎖住,導緻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産生劇烈痛苦。這種刑具多用于加重懲罰或審訊逼供。
曆史背景 匣床的記載可見于《水浒傳》等古典文學作品,反映了古代司法體系中殘酷的刑罰手段。其使用體現了封建時期牢獄對犯人的肉體與精神雙重壓迫。
由于現有資料僅提及基本功能,具體形制演變或地域差異暫無更多細節。如需進一步考證,可結合古代法制史文獻深入探究。
匣牀,是一個漢語詞彙,由兩個字組成。下面逐一解釋其含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漢字寫法、例句等。
匣牀指的是一種具有特定結構的家具,即有蓋的、可以打開的床。床的蓋子在白天可以合上,晚上則可以打開使用。
根據字的結構,匣牀可以拆分為匚、人、牛、木、卩。其中匚、牛是獨體字,人、木、卩是構件。
匚:單獨作為部首,讀音fāng;
人:單獨作為部首,讀音rén;
牛:單獨作為部首,讀音niú;
木:單獨作為部首,讀音mù;
卩:單獨作為部首,讀音jié。
根據筆畫,匣牀的總筆畫數為12。
匣牀這個詞的來源主要是古代家具的命名方式,将床的特性進行了描述。在繁體字中,匣為「匣」(音huó),牀為「床」(音chuáng)。
在古時漢字寫法中,匣的形狀類似一個小的木盒,牀的上方有一個橫杠表示床的框架。
1. 睡在匣牀裡感覺特别舒適。
2. 她把床的蓋子合上,把匣牀當作沙發使用。
匣屜、牀頭、牀架
床、榻、鋪
椅子、凳子、沙發
以上就是關于匣牀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的解釋,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