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蒙族的意思、蒙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蒙族的解釋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蒙族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蒙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全稱為"蒙古族"。根據《現代漢語詞典》釋義,該族稱源自"蒙古"一詞的音譯,本義為"永恒之火",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對漠北部落的記載。其核心内涵包括以下五個維度:

  1. 族稱淵源

    蒙古族自稱"ᠮᠣᠩᠭᠣᠯ"(Mongγol),元代文獻《蒙古秘史》記載其族源可追溯至公元8世紀的"蒙兀室韋",經曆史演變形成統一民族共同體。

  2. 地域分布

    作為跨境民族,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區,新疆、青海等8省區設有自治州、縣。據2020年人口普查,中國境内蒙古族人口約629萬,占少數民族總人口5.08%。

  3. 語言文字

    使用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語言,現行蒙古文字為13世紀創制的回鹘式蒙古文。内蒙古自治區政府規定,蒙古語言文字與漢文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4. 曆史貢獻

    該民族建立的元朝(1271-1368)首次實現中國多民族國家的大一統格局,在天文曆法(《授時曆》)、軍事制度(千戶制)、交通建設(驿站系統)等方面留下重要文化遺産。

  5. 文化特征

    以"那達慕"大會為标志性節慶,包含摔跤、賽馬、射箭"男兒三藝"。傳統民居蒙古包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體現遊牧文明生态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蒙族”是“蒙古族”的簡稱,屬于中國56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蒙古國的主體民族。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資料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蒙族即蒙古族,其名稱最早見于唐代史書《舊唐書》,稱為“蒙兀室韋”。蒙古語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擁有傳統文字“回鹘式蒙古文”,現主要分布于中國内蒙古、遼甯、吉林等省區,以及蒙古國全境,全球總人口約1200萬(中國境内約630萬)。

二、曆史溯源

  1. 起源:蒙古族起源于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與東胡、鮮卑、契丹等北方民族有淵源關系。
  2. 統一與發展:13世紀初,鐵木真(成吉思汗)統一蒙古草原各部,建立大蒙古國,開啟了蒙古族的獨立民族曆史。
  3. 鼎盛時期:成吉思汗及其後裔建立的蒙古帝國橫跨歐亞,元朝(1271-1368年)成為中國曆史上首個由少數民族建立的大一統王朝。

三、文化特征

  1. 遊牧傳統:以畜牧業為主,傳統住屋為蒙古包,生活方式與草原生态緊密相關。
  2. 宗教信仰:早期信奉薩滿教,16世紀後藏傳佛教成為主要宗教。
  3. 特色習俗:保留祭敖包、那達慕大會(含摔跤、賽馬、射箭“男兒三藝”)等傳統活動。

四、語言與文字

蒙古語分為内蒙古、衛拉特、巴爾虎-布裡亞特三大方言,現行蒙古文以回鹘字母為基礎演變而來。中國于1947年設立内蒙古自治區,為蒙古族文化保護和發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别人正在浏覽...

白足僧冰人筆套蔔人猜中參玄廚馔怛悼戴鹖彈丸黑志到處碰壁打銷彫瑑讀書出版社度支使翻來覆去覆準共旋館賓漢碑額昊空好善嫉惡衡枙龁噬禍絕福連薦亡交道計貢饑寒基圖久慣老誠機心械腸橘樹伉王課口靓耀憐慜覓縫南軍鬧説内行廠破謎兒清敏雀芋衢柯日暖風和神寝屍谏蒜酪素花太平島台遣使天監微鄙五經家閑雜人等銷索小愈小住悉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