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異華麗。 漢 王符 《潛夫論·務本》:“辭語者,以信順為本,以詭麗為末。”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及七國獻書,詭麗輻輳。” 清 胡承諾 《繹志·庸行》:“臨乎臣民,不二其服,新造之制,詭麗之組,不可服也。”
“詭麗”一詞的含義可從以下兩個方面綜合解析:
奇異華麗(主要義項)
該詞的本義指事物具有奇特而華美的特質,常見于對自然景觀、文學藝術或服飾建築的描述。例如:
狡詐巧妙(引申義項)
在特定語境下,“詭麗”可形容人的言行狡黠且具有迷惑性,常見于對政治權謀或商業手段的隱喻。例如:
“詭麗”既可描述事物的奇異美感(如文獻、自然景觀),也可暗指行為的虛僞巧妙,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其古典用法多側重第一層含義,現代語境中則可能延伸至第二層。
《詭麗》是一個兼具神秘和美麗之意的詞彙。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首部分是“言”(yán),意味着言語、語言;後部分是“美”(měi),代表美麗、豔麗。這個詞的總體意義可以理解為“言語中存在的美麗或者神秘之物”。它有着豐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義。
《詭麗》這個詞的首部分“言”由3筆組成,其中包括6畫;後部分“美”由9筆構成,共13畫。
這個詞語的來源比較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發展過程中。在繁體字中,《詭麗》的表示形式是「詭麗」。繁體字中的「詭」表示神秘、詭異,「麗」則表示美麗、豔麗。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這個詞語的形狀可能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态隨時間的推移而經曆了一些變化。然而,總體來說,《詭麗》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與現代相似。
1. 這幅畫中的色彩詭麗多變,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
2. 她的眼睛裡透露出一種詭麗的光芒,讓人很難捉摸。
3. 昨晚讀的那篇詩詞令人陶醉,其中表達了一種詭麗的意境。
1. 詭異:表示奇怪、不可思議的。
2. 美麗:意味着漂亮、出色。
3. 絢麗:表示燦爛、華美。
4. 神秘:意味着不可思議、難以理解。
1. 奇異
2. 妩媚
3. 壯麗
4. 憂郁
1. 平淡
2. 常規
3. 平庸
4. 樸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