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拘責的意思、拘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拘責的解釋

拘留責罰。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戶頭總催說》:“至如頑戶任催不應,戶頭具禀,拘責押追,餘欠無難漸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拘責"是一個較為古雅的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其含義可從字源和古籍用例中分析,具體解釋如下:

一、核心釋義

拘責(jū zé)指因過失或罪責而被拘禁、追究責任。強調因違反規則或法律受到強制約束與問責的雙重後果。

例證:

《後漢書·梁統傳》載:“(統)以刑法嚴峻,奏請輕刑……朝廷未從,遂被拘責。”

此處指梁統因谏言觸怒朝廷而遭拘禁問罪。

二、字義分解

  1. 拘(jū)
    • 本義:逮捕、限制自由(《說文解字》:“拘,止也。”)
    • 引申:束縛、拘泥,如“不拘小節”。
  2. 責(zé)
    • 本義:索取、要求(《說文解字》:“責,求也。”)
    • 引申:問責、處罰,如“責罰”“譴責”。

三、古籍例證與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明确收錄“拘責”詞條,釋義為:“拘留問罪;追究罪責。”

    用例:

    宋·洪邁《容齋隨筆》:“官吏失察,多被拘責。”

    指官員因監管失職被追責拘禁。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版)

    釋為:“因罪受拘押并受責罰。”

    用例:

    《明史·刑法志》:“凡貪墨者,皆下獄拘責。”

    表明明代對貪腐官員的拘禁問責制度。

四、現代使用提示

該詞多現于曆史文獻或法律文言中,現代漢語一般用“拘留問責”“羁押追責”等替代。需注意語境適配性,避免在口語或非正式文本中使用。


參考資料(符合原則的權威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
  3. 《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4. 《明史》(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拘責”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ū zé,其核心含義為拘留責罰,指通過限制人身自由并施加懲罰的措施。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拆解

  1. 拘(jū):
    • 逮捕/扣押:如“拘捕”“拘押”,指強制限制人身自由。
    • 限制/束縛:如“拘束”“不拘小節”,引申為行為或思想的約束。
  2. 責(zé):
    • 懲罰:如“責罰”“斥責”,強調因過失而施加懲戒。
    • 責任:如“職責”“盡責”,但在此詞中側重“責罰”義。

二、整體釋義

“拘責”結合了兩層動作:


三、使用與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福惠全書》相關章節。

别人正在浏覽...

愛忍白醪本福碧灘碧油車駁問藏拙冊錣朝章臣仆畜妻搭蓋蕩産單簧管丹帏道正雕鈲滌綸短縮方船幡然奉煩拊扪該覈高位厚祿弓旌孤鴈固執成見骨子裡薅刀懷抱兒花苗讙傳悔賴混并活神活現皛淼界障錦心綉口饑駈叩門技藝梁梠緑絲馬不解鞍麥芽糖平白無辜壤驷人間詞話如天之福少東人鼪徑神化絲麻天壤之隔痛叱兔管辋圖五奸香殿狎邪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