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制的神主。古代用以祀土、谷之神。《新唐書·儒學傳中·張齊賢》:“ 後魏天平 中,遷太社石主,其來尚矣。”《宋史·禮志五》:“先是,州縣社主不以石。禮部以謂社稷不屋而壇,當受霜露風雨,以達天地之氣,故用石主,取其堅久。” 黃侃 《禮學略說》:“及 許叔重 作《五經異義》,時時引明文以決從違;故玉罍之説,石主之説,鸞和之説,雖出傳記,皆謂無明文,遂無以決之。”
“石主”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石主”指石制的神主,主要用于古代祭祀土地神(社)和五谷神(稷)的儀式中。這類神主通常設置在露天祭壇,象征土地與農作物的穩固與長久。
石主作為祭祀工具,反映了古代農業社會對土地和糧食的重視。其材質選擇(石頭)象征堅固與永恒,寄托了祈求豐收、國泰民安的願望。
如黃侃在《禮學略說》中讨論禮制時提到石主,表明其在學術研究中的文獻價值。現代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曆史或考古領域,例如描述古代祭祀遺址中的石制器物。
“石主”是古代祭祀文化的重要載體,兼具實用功能與象征意義。若需更深入的曆史細節或考古案例,可參考《新唐書·儒學傳》《宋史·禮志》等文獻。
《石主》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擁有石頭或岩石的主人。該詞通常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描述有權勢的人物或貴族擁有石頭的意象。
《石主》這個詞的部首是石字旁,表示與石頭有關。它的筆畫數為5畫。
《石主》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漢語,被廣泛運用于文學作品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石主」。
在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石主的寫法可能會稍有不同。因為字形發生了一定的變化,所以古時候的寫法可能略有差異。
1. 那位國王是個真正的石主,他的宮殿周圍都是雕刻精美的大理石。
2. 這座城堡屬于石主,他在建造的過程中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財力。
1. 石頭:指硬而堅固的岩石。
2. 石雕:用刻刀或工具在石頭上雕刻圖案。
3. 石屋:用石頭搭建的房屋。
1. 砂石:河流中帶有石頭和砂粒的沉積物。
2. 石料:用于建築和修築的石頭。
3. 岩石:地殼中形成的石頭。
1. 水主:擁有水資源的主人。
2. 土主:擁有土地的主人。
3. 木主:擁有森林和木材的主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