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snobbish]∶以財産、地位分别對待人的
此人很勢利
(2) [favorable]∶形勢有利
兵之所貴者,勢利也。——《荀子》
(1).謂形勢有利。《荀子·議兵》:“兵之所貴者,勢利也。”
(2).權勢和財利。 宋 歐陽修 《集賢校理丁君墓表》:“及居閣下,淡然不以勢利動其心,未嘗走謁公卿。”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彼外人者,亦視勢利所趨耳。”
(3).指有錢有勢的人。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奇谑二·諺語歇後詩》:“ 海鹽 天寧寺 僧 明秀 ,都綱職也。攻詩字,奔走勢利。嘗上一達官詩,犯其所忌,被責,便下軍人。”
(4).指以地位、財産等分别對待人的惡劣表現或作風。《醒世恒言·獨孤生歸途鬧夢》:“那 白行簡 的兒子叫做 白長吉 ,是個兇惡勢利之徒。見 遐叔 家道窮了,就要賴他的婚姻,将妹子另配 安陵 富家。” 清 孫枝蔚 《贈貧士》詩:“犬無勢利腸,忍饑守柴扉。” 陳殘雲 《山谷風煙》第八章:“此人嘴巴乖巧,眼睛勢利,逢人三分笑。”
“勢利”一詞的釋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原義層面
現代引申義
需注意,“勢利”在口語中常含貶義,但古漢語中部分語境為中性描述(如形勢分析)。建議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其情感色彩。
(如需完整文獻參考,可查看标注的網頁來源。)
勢利(shì lì)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勢”和“利”兩個字組成。
下面是對勢利這個詞的部首和筆畫拆分:
部首:力(lì)
筆畫:辦(6)、力(7)
勢利這個詞起源于古代漢語,形容一個人或一種行為追求權勢和個人利益的行為,而不顧他人的感受或公正的原則。
勢利在繁體中文中寫作勢利。
在古代漢字中,勢利的寫法可能會略有不同,并非完全按照現代漢字的形狀。但現代漢字中的寫法已經比較統一,不再有古代的變異寫法。
一些含有勢利的例句:
他隻看重權力和財富,完全是個勢利眼。
這種勢利的行為不值得贊賞。
以下是一些含有勢利的組詞:
勢利眼、勢利之交。
一些與勢利相關的近義詞包括:貪婪、自私。
與勢利相對的反義詞包括:公正、慷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