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破損的罐子。指古董舊物。《花城》1981年增刊第3期:“我老漢雖是鼓搗些故紙堆、破罐兒,卻是個鐵嘴‘一言堂’,從來不興還價的。”
(2).喻婚前已非處子的女人。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三折:“他拐了我女孩兒,左右弄做破罐子。” 元 無名氏 《鴛鴦被》第二折:“既然昨夜 李小姐 來與别人成了親事,左右是個破罐子了。”
“破罐”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曆史背景和現代用法綜合理解:
一、基本含義 指破損的罐子,常用于指代古董舊物。例如《花城》1981年增刊中提到“故紙堆、破罐兒”,體現其作為古物的象征意義。
二、比喻含義
事物無法挽回的狀态
現代常用成語“破罐子破摔”源于此,比喻事情已無法補救或自暴自棄的态度。如《将軍吟》中“不要拿破罐子破摔的态度”。
封建時代的性别隱喻
元代戲曲(如《李逵負荊》《鴛鴦被》)曾用“破罐”暗喻婚前失去貞潔的女性,反映舊時對女性的物化觀念。此用法帶有明顯時代局限性,現代語境已不適用。
三、使用建議
當代使用“破罐”時,建議優先采用中性表述(如指古物或成語),避免涉及性别相關比喻。若引用古籍内容,需結合曆史背景說明其文化局限性。
破罐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或事物已經無法修複、無法挽回的狀态。它源自于古代的陶瓷器,當一個陶瓷罐破裂後,無法再被修複,它的價值也隨之毀損。
破罐的拆分部首為石和缶,石為第一部首,缶為第四部首。
破罐總共有8筆。
破罐最早出現在《戰國策·燕策》一書中,形容燕國的國君燕昭王已經沉迷于享樂,不再思考和努力治國。這表明了一個人或事物已經到達無可挽回的地步。
破罐的繁體字為「破罐」,保留了簡體字的形狀和意義。
根據古代漢字的進化過程,破罐在不同時期有過多種寫法。其中一種古代寫法為「㲠瓶」,另一種為「㲬缶」。
他已經徹底放棄了這個項目,可以說是破罐破摔。
這個玻璃杯掉到地上,瞬間破碎得無法修複,真是個破罐子。
組詞:破罐破摔、破罐子、破罐碎瓦、破罐破缽。
近義詞:不可救藥、無法挽回、不可補救。
反義詞:善罐峻器、修磨硯石。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