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潭。 唐 李綽 《<尚書>故實》:“ 江 漢 間無龍,獨一湫泊中有之,黑龍也。”
“湫泊”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本義:指水潭或深水池,尤其指自然形成的潭泊。例如唐代李綽在《尚書故實》中記載:“江漢間無龍,獨一湫泊中有之,黑龍也。”
字形與拼音:
部分資料(如)提到“湫泊”可引申為成語,形容“處境困難,無法自拔”,發音為jiǔ bó。但這一用法在權威古籍和現代詞典中較少見,可能為特定語境下的引申或誤傳。
湫泊(jiū bó)是一個古代漢字詞語,表示水草叢生的湖泊或沼澤地。它形容水面上長滿了茂盛的植物,水面常常被隱蔽或掩蓋。
湫泊由兩部分組成,它的偏旁部首是氵(三點水),表明和水相關,在水邊的濕地或沼澤地形;筆畫數為13畫。
“湫泊”一詞源自于古代漢語,最早見于《楚辭·離騷》這一篇名篇。它通過描繪草木叢生的湖泊的景象來表達詩人内心迷茫的情感。
湫泊的繁體字為「湫泊」,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根據古代文獻記載,湫泊在楷書中寫作「湫泊」,草書中寫作「湫泊」。
1. 這片湫泊中,栖息着各種美麗的水生動物。
2. 多年的積水使得這個湫泊成為了一個繁茂的生态系統。
湫泊沒有固定的相關詞彙,但可以根據語境組成各種組合詞,如湫泊濕地、湫泊草原等。
湫泊的近義詞可以有:葦叢、蘆葦湖。
湫泊的反義詞可以有:晴朗、明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