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黜伏的意思、黜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黜伏的解釋

斥退;降服。《書·湯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 孔 傳:“ 桀 知其罪,退伏遠屏。” 宋 沉遼 《南岩導師贊》:“大江之涘,有蛟為孽,無有善淫,舟舫聯沒,師為黜伏,龍洲始謐。”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黜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作chù fú,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斥退、降服,多用于描述通過權威或武力使對方屈服或退避。


詳細解釋與用法

  1. 語義解析

    • 黜:本義為罷免、貶退(如“黜退”),引申為壓制、消除。
    • 伏:原指趴下,引申為屈服、隱藏。
      組合後,“黜伏”可理解為通過壓制使對方退讓或隱匿。
  2. 語境與用例

    • 古籍中常見于描述帝王、賢者降服惡勢力。例如:
      • 《尚書·湯诰》:“上天孚佑下民,罪人黜伏。”(意為商湯伐桀後,罪人夏桀被斥退)。
      • 宋代沈遼《南岩導師贊》提到降服惡蛟:“師為黜伏,龍洲始謐。”。
  3.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降服、斥退、退避。
    • 反義詞:升遷、重用(參考“黜”的反義)。

注意差異

部分資料(如)提到“黜伏”與《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相關,但其他權威來源未明确此關聯,可能為誤引。建議以《尚書》及宋代文獻用例為準。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可查閱《尚書》或宋代文集。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黜伏(chù fú)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黜伏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廢黜、罷免或者隱藏、埋伏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黜字的部首是黑(hēi)字旁,它的筆畫組成是12畫; 伏字的部首是人(rén)字旁,它的筆畫組成是6畫。 來源: 黜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甲骨文,最早見于《爾雅·釋诂》一書。 繁體: 在繁體字中,黜的寫法和簡體字一樣。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黜的寫法有一些變體,比如在篆書中,黜的形狀稍有不同,但整體上仍保持了黑字旁和12畫的特點。 伏的寫法也有變化,比如在小篆中,伏的形狀更加簡潔,但仍保持了人字旁和6畫的特點。 例句: 1. 他因不稱職被黜伏了。 2. 敵人在山林中埋伏,我們要小心應對。 組詞: 黜魔、廢黜、埋伏、伏擊等。 近義詞: 廢黜、罷免、免職。 反義詞: 授職、啟用、擡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