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戶的意思、逋戶的詳細解釋
逋戶的解釋
欠交賦稅的人家。 宋 葉適 《林伯和墓志銘》:“在 侯官 ,方視印,吏言無以解闆帳,請逮逋戶。”《金史·食貨志二》:“又 河 南水災,逋戶太半。” 清 魏源 《籌鹾篇》:“如寠夫之患債,如逋戶之畏賦,如垂病之日延一日,如窮鄰之月攘以待來年。”
詞語分解
- 逋的解釋 逋 ū 逃亡:逋逃。逋遷。逋蕩。 拖欠:逋負。逋租。逋債。 拖延:逋留(逗留)。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戶的解釋 戶 ù 一扇門,門:門戶。窗戶。戶樞不蠹。夜不閉戶。 人家:戶口。戶主。門戶之見(亦指派别上的成見)。 會計部門稱賬冊上有業務關系的團體或個人:戶頭。開戶。 門第:門當戶頭。 姓。 筆畫數:; 部首
網絡擴展解釋
“逋戶”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描述特定戶籍狀态的人群,具體含義如下:
字義拆分
- 逋(bū):本義為“逃亡、躲避”,引申為“拖欠”(如逋欠賦稅)。
- 戶:指戶籍單位或家庭單位。
詞義解釋
逋戶指古代因逃避賦稅、勞役或戰亂而脫離原籍逃亡的住戶。這類人群或因無力承擔苛捐雜稅,或因社會動蕩被迫流亡,導緻戶籍登記失效,但官府仍将其視為“在籍未歸”的待追查對象。
曆史背景
- 賦稅壓力:在田租、人頭稅繁重的朝代(如唐代),貧民逃亡成為“逃戶/逋戶”現象普遍。
- 戶籍管理:官府通過“括戶”政策(如唐玄宗的《括戶诏》)重新登記逋戶,允許其返鄉免稅數年以恢複生産。
- 社會影響:逋戶增多會導緻國家財政受損,甚至引發土地抛荒、流民動亂等問題。
相關概念
- 流民:廣義的流動人口,包含逋戶。
- 客戶:部分朝代對逋戶返鄉後的新稱呼。
- 逃丁:特指逃避兵役的逋戶成員。
例句
《舊唐書》載:“開元九年,遣使括逋戶,得八十萬。” 指朝廷清查逃亡戶籍,重新納入八十萬人。
網絡擴展解釋二
逋戶(bū hù)是一個由三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逃亡的人”或者“潛逃的人”。根據筆畫和部首拆分,可以得到逋(bū)的部首是辶,筆畫數為10;戶(hù)的部首是戶,筆畫數為4。
逋戶這個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它常用于描述那些逃離法律追捕、或者躲避追擊的人。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逋可以寫作“逋逃”,戶可以寫作“戸”。
以下是一些句子中使用逋戶的例子:
1. 這個逋戶一直在山中躲避追捕。
2. 他們派出了一個追捕隊,希望能夠抓住那個逋戶。
3. 逋戶的突然出現給人們帶來了很大的困擾。
其他相關的詞語有:
1. 追逃(zhuī táo) - 追趕和逮捕逃亡的人。
2. 潛逃(qián táo) - 秘密離開或逃走。
3. 逃亡(táo wáng) - 逃離原地,躲避追捕。
逋戶的反義詞是“歸者”,指的是逃亡者返回原來的地方或者投案自首的人。
希望以上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