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逋户的意思、逋户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逋户的解释

欠交赋税的人家。 宋 叶适 《林伯和墓志铭》:“在 侯官 ,方视印,吏言无以解板帐,请逮逋户。”《金史·食货志二》:“又 河 南水灾,逋户太半。” 清 魏源 《筹鹾篇》:“如寠夫之患债,如逋户之畏赋,如垂病之日延一日,如穷邻之月攘以待来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逋户(bū hù)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拖欠赋税或逃避官府赋役的民户。该词由“逋”与“户”二字构成,需结合古代社会背景理解其具体内涵:

  1. 字义解析

    • 逋(bū):本义为逃亡、躲避,引申为拖欠(如赋税、债务)。《说文解字》释:“逋,亡也。”
    • 户(hù):指户籍登记的单位,即承担赋税徭役的家庭。古代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如“编户齐民”),户籍是征调赋役的依据。
  2. 历史背景与词义深化

    在封建王朝统治下,官府通过户籍制度向百姓征收赋税、摊派徭役。部分百姓因天灾、重税或吏治腐败而破产,被迫逃亡他乡以躲避赋役,这类脱离户籍管控的民户即被称为“逋户”。其行为不仅指拖欠税款,更包含脱离户籍、逃避官府管辖的实质,如《资治通鉴》载:“州县督赋严急,民多逋户。”(参考:《资治通鉴·唐纪》)

  3. 社会影响与治理措施

    逋户现象导致国家税源流失,加剧土地兼并与社会矛盾。历代王朝常通过“检括户口”(清查隐匿人口)、减免积欠、惩治贪吏等手段治理,如唐代推行“两税法”时强调“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旨在将逋户重新纳入户籍管理(参考:《旧唐书·食货志》)。

  4. 相关词汇延伸

    • 逋客:泛指逃亡或隐居者。
    • 逋赋:拖欠的赋税。
    • 逋逃薮(sǒu):指逃亡者聚集藏匿的地方。

权威参考来源:

“逋户”深刻反映了古代中国赋役制度下的社会矛盾,是研究经济史与基层治理的关键词。

网络扩展解释

“逋户”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特定户籍状态的人群,具体含义如下:

字义拆分

词义解释

逋户指古代因逃避赋税、劳役或战乱而脱离原籍逃亡的住户。这类人群或因无力承担苛捐杂税,或因社会动荡被迫流亡,导致户籍登记失效,但官府仍将其视为“在籍未归”的待追查对象。

历史背景

  1. 赋税压力:在田租、人头税繁重的朝代(如唐代),贫民逃亡成为“逃户/逋户”现象普遍。
  2. 户籍管理:官府通过“括户”政策(如唐玄宗的《括户诏》)重新登记逋户,允许其返乡免税数年以恢复生产。
  3. 社会影响:逋户增多会导致国家财政受损,甚至引发土地抛荒、流民动乱等问题。

相关概念

例句

《旧唐书》载:“开元九年,遣使括逋户,得八十万。” 指朝廷清查逃亡户籍,重新纳入八十万人。

别人正在浏览...

钵昙摩罗伽大宝不差上下不功不栉进士创收村老老蔕芥东食西宿动物纤维对境二室奉钱附款伏箱浮飏还复黑出律横云和肆红星后母环堵互相推诿僥讦挟斯架屋景迹绝口不道克破窾要梿枷燎朗猎犬邻舍笼圈露眠马官卖风情懋历免臣明肃蠰溪嫩妇女子七十二福地认供人世沧桑三品院山查沙鸥兽槁霜根拴通属观淑贤嗖嗖嘽咺香港车相观献殷勤协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