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畏慕的意思、畏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畏慕的解釋

(1).畏懼和羨慕。《書·畢命》:“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 傳:“使能畏為惡之禍,慕為善之福。”

(2).指尊敬仰慕。《舊唐書·郭元振傳》:“ 元振 風神偉壯,而善於撫禦,在 涼州 五年,夷夏畏慕,令行禁止,牛羊被野,路不拾遺。”《宋史·蘇轼傳》:“宰相 韓琦 曰:‘ 軾 之才,遠大器也,他日自當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養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進用,然後取而用之,則人人無復異辭矣。’” 明 劉基 《浙東肅政廉訪司處州分司題名記》:“所至有德,澤加於民,真足以起後人之畏慕,昭軌範於将來。”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畏慕是漢語中一個具有複合情感色彩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對某人或某事物既心存敬畏,又懷有向往仰慕之情。該詞多用于描述對崇高品德、卓越成就或強大力量的複雜心理狀态,常見于文學、學術及正式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本義為“恐懼、害怕”,引申為“敬畏”,強調因對方的高尚、威嚴或強大而産生的謙卑與尊重心理。

    示例: “畏其威嚴”體現對權威的敬重。

  2. 意為“向往、傾慕”,表達對優秀品質或能力的欽佩與追求。

    示例: “慕其才學”指因才華而心生仰慕。

  3. 複合情感

    “畏慕”融合二者,形成一種矛盾統一的心理:既因對方的高度而自覺渺小(畏),又因向往其境界而渴望接近(慕)。

    示例: “弟子對師長常懷畏慕之心”——既敬重師長的學識威嚴,又向往其道德境界。


二、古典文獻佐證

該詞源自古漢語,多見于典籍:


三、現代使用場景

  1. 道德典範

    用于描述對德行高尚者的情感,如:“民衆對英雄的義舉心懷畏慕。”

  2. 學術權威

    如青年學者對學術泰鬥“畏慕其學識淵博,又慕其治學嚴謹”。

  3. 藝術境界

    形容對藝術大師的推崇:“觀其畫作,令人畏慕其匠心獨運。”


四、近義詞辨析

詞彙 側重點 情感強度
敬畏 強調“敬重畏懼” 偏重莊重感
仰慕 強調“向往欽佩” 偏重積極性
畏慕 敬畏與仰慕并存 矛盾情感交織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定義:“畏敬仰慕。” 收錄于第7冊,第108頁。

    來源: 上海辭書出版社,2019年修訂版。

  2. 《古代漢語詞典》

    釋義:“因敬畏而仰慕。”

    來源: 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

  3. 《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解釋:“既敬畏又仰慕。”

    來源: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0年版。


語源提示:“畏慕”屬文言合成詞,其結構承襲先秦漢語的“反義複合”構詞法(如“動靜”“晦明”),通過對立情感的統一深化語義内涵。

網絡擴展解釋

“畏慕”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èi mù,包含兩層含義:

一、基本釋義

  1. 畏懼和羨慕
    指因對某種事物或境遇既感到害怕又心生向往。例如《尚書·畢命》中記載:“弗率訓典,殊厥井疆,俾克畏慕。” 孔傳對此解釋為“使能畏為惡之禍,慕為善之福”,即通過區分善惡的後果,讓人産生敬畏與向往之心。

  2. 尊敬仰慕
    側重對他人的品德、才能或成就的敬重與欽佩。如《舊唐書·郭元振傳》提到郭元振治理涼州時,“夷夏畏慕,令行禁止”,形容他因威望和德行使百姓既敬畏又敬仰。


二、用法與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相關例句,可參考《尚書》《舊唐書》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蚌研北洋本末不習水土草莞側寒攙扶婆撤差除掉畜生黨舊當戗丹士彫顇帝車遞次躲讓封建把頭覆巢毀卵貴易交國良橫落厚臉皮畫目解放區急放九霞稷下虧退岚氣麗什辂客録音湎演妙靡南社尿道炎排方碰觸腔調竊起栖鶴青社情重青州惸惸桑羊閃婚社交才能蜃辂識禮知書市嚣梳掠肅駕貪吏讨饒庭闱退潛嚣喧下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