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裈虱的意思、裈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裈虱的解釋

三國 魏 阮籍 生活於 魏 晉 易代之際,不滿現實,常著詩文以譏刺和抨擊虛僞的禮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傳》雲:“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君子之處域内,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見《晉書·阮籍傳》。後遂以“褌虱”比喻虛僞、迂腐、守禮求榮的“正人君子”。 金 元好問 《放言》詩:“井蛙奚足論,褌虱良足羞。”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裈虱”是一個源自魏晉時期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典故背景

阮籍借《大人先生傳》抨擊魏晉禮教,将“君子”比作“裈中之虱”,暗指他們拘泥形式、喪失本真,如虱子困于褲裆般狹隘可笑。

三、用法與演變

四、示例參考

“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晉書·阮籍傳》)

注意:該詞屬生僻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網絡擴展解釋二

裈虱

裈虱(kūn sh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裈”和“虱”兩個字組成。

裈是一個意指“褲子”的字,是由“衣”和“君”兩個部首構成的,其中“衣”是指衣物,而“君”則是音符。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裈字的下部為“衤”。

虱是一個意指“虱子”的字,是由“虍”和“刀”兩個部首構成的。其中,“虍”是虎字的偏旁,表示虱的來曆與虎有關,而“刀”則是指刀子的意義。

裈虱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在古代,人們常常用虱子來比喻不好的事物或讨厭的人。而裈虱則是指遇到了讨厭的虱子,形容非常煩人。

在繁體字中,裈虱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裈字是由“衤”和“君”兩個部分組成,表示衣物遊君的意思。虱字則與現代寫法一緻。

以下是幾個關于裈虱的例句:

1. 他真是個活生生的裈虱,讓人讨厭。

2. 不要讓這些裈虱影響你的心情。

組詞:裈裆、裈袴、裈褙

近義詞:煩人、讨厭、惱人

反義詞:可愛、喜歡、令人愉快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