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裈虱的意思、裈虱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裈虱的解釋

三國 魏 阮籍 生活於 魏 晉 易代之際,不滿現實,常著詩文以譏刺和抨擊虛僞的禮教制度。其所作《大人先生傳》雲:“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惟禮是克……君子之處域内,何異夫蝨之處褌中乎!”見《晉書·阮籍傳》。後遂以“褌虱”比喻虛僞、迂腐、守禮求榮的“正人君子”。 金 元好問 《放言》詩:“井蛙奚足論,褌虱良足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裈虱”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文化隱喻的複合詞,由“裈”(kūn)和“虱”(shī)組成。根據《漢語大詞典》,“裈”指古代一種有裆的褲子,而“虱”即寄生在人或動物體表的昆蟲。兩字組合後,字面意為“褲子裡的虱子”,但其内涵需結合典故解析。

該詞典引《晉書·阮籍傳》記載,阮籍在《大人先生傳》中以“裈虱”諷刺拘泥禮法的世俗之人,喻其如虱子囿于褲縫間“自以為得吉宅”。此比喻後被提煉為成語“裈虱處裈”,形容目光短淺、困于狹隘環境的狀态。宋代《太平禦覽》亦收錄此典,強調其諷喻意義。

從語義演變看,“裈虱”在曆代文獻中多承載貶義,如明代《五雜俎》批評“文人相輕”時,稱其争辯“如裈虱鬥穴中”。清代考據家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則擴展其喻指“不識大體者”。現代《漢語成語考釋詞典》将其歸入“諷刺類成語”,突顯文化批判性。

網絡擴展解釋

“裈虱”是一個源自魏晉時期的成語,其含義與用法可通過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二、典故背景

阮籍借《大人先生傳》抨擊魏晉禮教,将“君子”比作“裈中之虱”,暗指他們拘泥形式、喪失本真,如虱子困于褲裆般狹隘可笑。

三、用法與演變

四、示例參考

“世人所謂君子,惟法是修……何異夫虱之處裈中乎!”(《晉書·阮籍傳》)

注意:該詞屬生僻成語,現代使用較少,常見于文學或曆史讨論中。

别人正在浏覽...

奧折崩漏炳朗賓連诐賊不可一世褫缺沖淡楚徼大煙典儀雕幰釘頭磷磷遞訓邸寓多次風和日煗分衛浮人革争嘿識浍畎虎士椒榝假人急并各邦借定近葉饑色恪恭可掬列聖臨敵賣陣留客袂門兒鳥跕偏鋒婆官求歡拳足瑞英簾折捶食車曙體死目嗣襲思想家絲竹筦弦筍業貪邪涕泗縱橫推授罔罟帷鼎偎倚五言律鑲銅木鞋小婆稀淡協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