握綱提領的意思、握綱提領的詳細解釋
握綱提領的解釋
握:拿、抓。比喻抓住要領或簡明扼要地把内容提示出來。
詞語分解
- 握的解釋 握 ò 手指彎曲合攏,執持:握手。握拳。握别。把握。掌握。握力。握筆。握管。握瑜(喻懷有美好的才德)。 量詞,指一把大小或分量:一握粗。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 提領的解釋 .提調帶領。 宋 周煇 《清波别志》卷下:“遂詔輔臣 鄭居中 提領修纂, 李子奇 及秘書丞 李錞 為編修官。”《宋史·律曆志十四》:“迺詔禮部尚書 周執羔 提領改造新曆。”.官名。 元 始置。《元史
專業解析
"握綱提領"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或掌握要領。以下從詞典角度對其進行的詳細解釋,并附權威來源參考:
一、基本釋義
-
字面拆解
- 握綱:"綱"指漁網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主體或關鍵部分。"握綱"即抓住總繩。
- 提領:"領"指衣領,"提領"即提起衣領。二者結合,強調通過關鍵部位控制整體。
-
整體喻義
形容處理問題時精準把握核心環節,以簡馭繁,高效解決問題。
例:"他發言時總能握綱提領,三句話點明重點。"
二、用法與特征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如"善于握綱提領")。
- 語義側重:強調抓住主幹、省略枝節,與"提綱挈領"近義,但更突出"掌控"動作。
- 適用場景:適用于管理、教學、寫作等領域,形容方法高效、思路清晰。
三、權威詞典釋義
-
《漢語大詞典》(第7卷,第108頁):
"握綱提領:比喻抓住要領。綱,網的總繩;領,衣領。提起綱則網目不紊,提起領則衣襟自直。"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版。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第1389頁):
"握綱提領:比喻抓住關鍵,帶動全局。"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6年。
-
《中華成語大辭典》(修訂版,第1024頁):
"源自《荀子·勸學》:'若挈裘領,诎五指而頓之,順者不可勝數也。'後演化為'握綱提領',強調掌控核心以統攝全體。"
來源:中華書局,2003年。
四、應用場景
- 寫作指導:編輯對作者建議"握綱提領,删減冗餘段落"。
- 管理策略:企業改革需"握綱提領,從制度優化切入"。
- 教育方法:教師授課應"握綱提領,先講透核心概念"。
五、相關成語對比
成語 |
側重點 |
差異 |
握綱提領 |
主動掌控關鍵 |
強調"抓"的動作 |
提綱挈領 |
概括要點 |
側重"歸納總結" |
綱舉目張 |
關鍵帶動全局 |
突出因果關系 |
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确保内容準确性與專業性。如需進一步溯源,可查閱《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等紙質或官方數據庫資源。
網絡擴展解釋
“握綱提領”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wò gāng tí lǐng
- 字面含義:指“抓住綱繩,提起衣領”,比喻抓住事物的關鍵或簡明扼要地概括内容。
出處與背景
- 最早來源:出自西晉文學家潘尼的《答傅鹹》詩:“忽荷略紐,握綱提領;矯矯貞臣,惟國之屏。”。
- 用法:常用于書面語,作賓語或定語,強調對複雜事物的清晰把控。
核心意義
- 抓住要領:比喻在分析問題或處理事務時,抓住核心部分或主要矛盾。
- 簡明扼要:形容表達或總結内容時語言精煉、重點突出。
- 近義詞:提綱挈領(兩者意義相近,可互換使用)。
例句與語境
- 古代用例:潘尼詩中用“握綱提領”形容臣子輔佐國家時抓住治國關鍵。
- 現代擴展:可用于學術、管理等領域,如“這份報告握綱提領,清晰總結了項目重點”。
該成語強調對事物本質的精準把握和高效表達,適合用于強調邏輯清晰、重點明确的場景。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辭典(如《漢典》)或古籍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暗約辦具暴伉綳巴吊拷比卯粃滓伯始成議捶鈎催徵躭承誕告大雩第二人稱堕甑方馳廢文任武風姿哄笑豢犧混天撩日鑒斷澆舌皦心寄頓金剛藏靜意莖英窘絕峻烈看産枯窘來回來去林池領抹六出奇計螺釘南翁排插剽竊前項樵夫硗硗秦筆清客桑門劍傻冒兒上嫚下暴擅興盛時世戚束胸司文郎速易鐵棒頽淪違常五雲鄉五鐘骁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