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禦寇。 唐 吳兢 《貞觀政要·議征伐》:“夫兵甲者,國家兇器也。土地雖廣,好戰則人凋;中國雖安,妄戰則人殆。凋非保全之術,殆非拟寇之方。”參見“ 禦寇 ”。
“拟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防禦敵人(禦寇)
在曆史文獻中,“拟寇”指制定抵禦外敵的策略。例如唐代吳兢《貞觀政要》提到:“殆非拟寇之方”,強調軍事防禦的重要性。
成語用法(模拟敵人)
作為成語,“拟寇”指通過模拟敵人的行為和思維來制定對策。例如在商業競争或軍事戰略中,通過分析對手弱點增強自身優勢。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獻出處,可參考《貞觀政要》或成語詞典。
拟寇(nǐ kòu)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部首為手和貝,筆畫數為13。這個詞的意思是模拟敵寇、馬虎得了寇難。
拟寇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外物》這篇文章中。後來,這個詞逐漸傳播開來,被用來形容對待事物敷衍馬虎,如同面對敵寇一般。
在繁體字中,拟寇的寫法為「擬寇」。
在古代漢字中,拟寇的寫法并沒有太大變化。
他對這份工作拟寇馬虎,從來沒有認真對待過。
組詞示例:拟态、拟聰、拟合、拟人、拟物、拟訪、拟聲、拟态等。
近義詞示例:敷衍、馬虎、草率、不負責任。
反義詞示例:認真、細緻、仔細、慎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