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頻伽鳥 ”。
頻伽是漢語中的佛教術語,音譯自梵語“kalaviṅka”(迦陵頻伽),具有以下核心含義:
在佛經中,“頻伽”特指栖息于雪山或極樂淨土的神鳥。其名稱本義為“妙音”,因其鳴聲清越超凡,被喻為佛菩薩說法的美妙法音。如《正法念處經》載:“山谷曠野,多有迦陵頻伽,出妙聲音。” 敦煌壁畫中頻伽鳥常為人首鳥身形象,象征佛國世界的殊勝。
因頻伽鳥的妙音特質,佛教文獻常以其比喻佛法的教化力量。如《慧琳音義》雲:“迦陵頻伽,此雲美音鳥,佛說法聲似之。” 唐代詩人白居易亦在《禽蟲十二章》中以“頻伽”暗喻佛經梵呗之聲。
“頻伽”屬典型的梵漢合璧詞:
該詞保留了佛教文化輸入時的音譯特征,是漢語吸收外來詞的典型例證。
參考文獻
: 《正法念處經》卷六十九,大正藏第17冊.
: 敦煌研究院. 敦煌壁畫中的佛教象征圖像研究[J]. 敦煌研究, 2018(4): 45-52.
: [唐] 慧琳《一切經音義》卷二十三,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數據庫.
: 白居易《禽蟲十二章》其六,載《全唐詩》卷四百五十九.
: 梁曉虹. 佛教詞語的構造與漢語詞彙的發展[M]. 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 1994: 178. ISBN 9787561907550.
“頻伽”是一個具有多重含義的詞語,具體解釋需結合語境:
作為“頻伽鳥”的簡稱
根據、等權威來源,“頻伽”是“頻伽鳥”的縮寫,原指一種神話中的鳥類,後衍生為成語,形容人們頻繁奔波、忙碌不休的狀态。例如:“他像頻伽鳥一樣往返于兩地,處理事務。”
佛教文化中的“迦陵頻伽”
在佛教經典中,“迦陵頻伽”(梵語Kalaviṅka)是一種神鳥,傳說其聲音美妙動聽,象征吉祥。例如唐代文獻中提到的“迦陵頻伽盒”,即用于存放佛骨舍利的玉棺。
如需進一步了解“頻伽鳥”的典故或佛教文化背景,可參考古籍或宗教文獻。
包山租襃顯表露播馨操勞塵羹塗飯程命沖恬得已典制跌剝斷篷踱步番茄煩雜俸錢逢遭庚辰篁迳緩悠悠互通奸路焦點讦施旌旗津關浄者就草讵敢郡邸獄開耑累手兩次三番鍊骨鸾鳳紙律家率土之濱脈動馬前卒瞢懂木介批點浦帆谯黜耆酒欽身入寐膳羞省民審判員獅吼疏財重義熟讀深思輸身筍鞋肅雍燙剪枉奪微祿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