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六徵的意思、六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六徵的解釋

亦作“ 六證 ”。考察、識别人臣的六個方面。徵,驗證。《逸周書·官人》:“王曰:‘嗚呼!大師,朕維民務官,論用有徵:觀誠,考言,視聲,觀色,觀隱,揆德。可得聞乎?’ 周公 曰:‘亦有六徵,嗚呼,乃齊以揆之。’”《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倫有七屬,屬有九用,用有六徵:一曰觀誠,二曰考志,三曰視中,四曰觀色,五曰觀隱,六曰揆德。”《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女平心去私,慎用六證。” 盧辯 注:“六證,六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六徵”(亦作“六證”)是中國古代用于考察、識别人臣的六個方面的方法,最早見于《逸周書·官人》和《大戴禮記·文王官人》。其核心是通過不同維度的觀察驗證官員的品行與能力,具體包括以下内容:

  1. 觀誠
    觀察人的忠誠與真實态度,通過日常行為判斷其是否表裡如一。

  2. 考言
    考察其言論,分析其見解是否合理,邏輯是否清晰,以判斷學識與智慧。

  3. 視中
    觀察内在品質,如心性是否正直,是否有堅定的原則。

  4. 觀色
    通過表情、神态等外在表現,推測其情緒和隱藏的意圖。

  5. 觀隱
    探查潛在的性格缺陷或未顯露的動機,例如私心或僞善。

  6. 揆德
    綜合衡量道德水平,判斷是否符合為官者的德行标準。

曆史背景與用途
這一方法源于周代,相傳為周公與文王讨論選官用人之道時提出,強調“平心去私,慎用六證”,是古代政治人才選拔的重要理論依據。其核心思想是通過多角度觀察,避免片面評價,至今仍對人事管理研究具有參考價值。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六徵的意思

《六徵》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指六種徵候或征兆。

六徵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六徵》的拆分部首是“彳”和“彳”,它的總筆畫數為10。

六徵的來源

六徵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司馬相如列傳》中,描述了司馬相如能夠通過觀察人的六種徵候來判斷其性格和行為。後來逐漸被引申為觀察事物的預兆和迹象。

六徵的繁體

《六徵》的繁體字為《六征》。

六徵的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六徵的寫法為「陟」加上「徵」。其中「陟」表示往上走,形狀類似于足下行走;而「徵」表示徵候或征兆。

六徵的例句

1. 他的話語和行為已經顯示了犯罪的六徵了。

2. 作為科學家,我們要學會觀察自然界中的六徵,以便提前作出預測。

六徵的組詞

六徵的組詞有:六徵預兆、六徵何在、六徵清楚。

六徵的近義詞

六徵的近義詞有:六迹、六候、六慮、六迹。

六徵的反義詞

六徵的反義詞有:無候、無迹。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