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協和的意思、協和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協和的解釋

(1).和睦,融洽。《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 孔穎達 疏:“能使九族敦睦,百姓顯明,萬邦和睦。”《周書·齊炀王憲傳》:“輯睦我君臣,協和我骨肉。”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太祖 聞而患之,下詔書戒勵,使與長吏協和。”《明史·西域傳四·哈烈》:“親者尚爾乖戾,疏者安得協和。” 毛 * 《為皖南事變發表的命令和談話》:“着 陳代軍長 等悉心整饬該軍,團結内部,協和軍民。”

(2).調和;和諧;配合得當。《後漢書·劉恺傳》:“協和陰陽,調訓五品。”《三國志·蜀志·後主傳》:“上下交暢,然後萬物協和,庶類獲乂。” 元 貢師泰 《送國字張教授》詩:“黃鐘大呂都協和,鐵畫銀鉤謾摹録。”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四:“有時數種音波,過于雜亂,彼此沖突,在人耳中發生跳動或觸犯的效果,永不相協和。”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協和”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動詞用法

    • 調和、協調:指使不同事物或關系達到和諧狀态。例如“協和萬邦”“協和軍民”,強調通過調整消除矛盾。
    • 融洽相處:如《周書》中“協和我骨肉”,體現人際或群體間的和睦。
  2. 名詞用法

    • 和諧狀态:描述事物間配合得當的融洽關系,如《現代漢語詞典》定義為“協同與和合”。

二、古典文獻中的體現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現代應用

除傳統語義外,現代也用于專有名詞,如“協和醫院”“協和飛機”(源自英語Concorde音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協和的意思

協和(xié hé)是一個漢字詞彙,表示各方之間的和諧、協調、融洽關系。

拆分部首和筆畫

協和的部首是十(shí),由左右兩個部分構成。

協和的筆畫數目為六畫,按照筆畫順序依次為橫、豎、橫鈎、橫鈎、撇、捺。

來源

協和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易經·系辭上》中,用來表示事物之間的協調和和諧。

繁體

協和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協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協和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的一種常見寫法為「協融」。

例句

1. 隻有互相協和,我們才能共同進步。

2. 團隊中的成員們相互協和,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組詞

協和可以與其他詞彙組合成不同的詞語,如:

協和國際、協和醫院、協和學校等。

近義詞

與協和相近義的詞語有:和諧、融洽、一緻。

反義詞

與協和相反義的詞語有:不協調、不和諧、沖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