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抗論的意思、抗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抗論的解釋

(1).立論。 漢 趙壹 《報皇甫規書》:“高可敷翫墳典,起發聖意;下則抗論當世,消弭時災。”《陳書·孫瑒傳》:“時 興皇寺 朗法師 該通釋典, 瑒 每造講筵,時有抗論,法侶莫不傾心。”

(2).大聲争論。 唐 無名氏 《玉泉子》:“ 淮南 節度使 王播 ,以錢十萬貫賂遺恩倖,諫議大夫 獨孤朗 、 張仲方 ……等十人,前一日詣 延英 抗論其事。” 宋 王鞏 《聞見近錄》:“既至, 文忠 抗論不屈。”

(3).相對晤談。 清 劉大櫆 《程易田詩序》:“或抗論今時之務,注念生人之欣戚,慨然太息,相對而歌。”

(4).謂在言論上相抗衡。《晉書·孫盛傳》:“于時 殷浩 擅名一時,與抗論者,惟 盛 而已。”

(5).抗議。 梁啟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故西國之民,有被壓制於政府者,必羣集抗論之,抵拒之。”參見“ 抗議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抗論”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反駁錯誤言論
    指對錯誤的觀點或言論進行堅決辯駁,強調立場對抗性。例如《後漢書》記載的“抗論當世,消弭時災”。

二、擴展含義 2.立論與表達
指提出自己的觀點或主張,如漢代趙壹的“抗論當世”即通過立論表達對時事的見解。 3.公開争論
表現為大聲辯論或公開對抗言論,如唐代谏議大夫在朝堂上的激烈争議。 4.言論抗衡
指雙方在思想或理論層面的對抗,如《晉書》中孫盛與殷浩的學術交鋒。

三、其他用法

語源解析
“抗”本義為抵抗(《說文解字》釋為“扞也”),引申為對抗;“論”指言論,組合後形成對抗性言論的語義場。

使用建議
該詞多用于書面語境,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指向“反駁”“立論”還是“争論”。若引用古文案例,建議标注具體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抗論的意思

《抗論》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抵抗或反駁某種觀點或主張。在中國文化中,這個詞常常用于讨論或辯論中,表示對立立場的表達。

抗論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抗論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手和言。手部表示手的形狀,言部表示語言。

抗字的筆畫數為7劃,論字的筆畫數為2劃。

抗論的來源

《抗論》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文化和哲學思想。在古代,人們經常通過辯論和讨論來探讨真理和解決問題。這個詞語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産生的,用于描述人們辯論和反駁的行為。

抗論的繁體字

在繁體字中,抗論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仍然是「抗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一些差異。抗字在古代的寫法中,手部的形狀更為豐富,像是一個手在抵抗的樣子。論字的寫法基本相同。

抗論的例句

1. 我們需要進行深入的抗論,以便更好地理解問題的本質。

2. 他用一系列事實和證據進行了有力的抗論,赢得了辯論的勝利。

抗論的組詞

1. 抗議:反對某種做法或觀點,表達異議。

2. 抗争:為了維護權益或實現目标而和他人或事物進行鬥争。

抗論的近義詞

1. 反駁:用證據或理由否定或駁斥别人的觀點。

2. 争論:雙方以言辭或證據為依據,就某個問題發表觀點并争取勝利。

抗論的反義詞

1. 贊同:同意某種觀點或主張。

2. 接受:對某個觀點或意見表示認可,不作反對。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