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賴耶的意思、阿賴耶的詳細解釋
阿賴耶的解釋
梵語的譯音。意譯為“藏”。謂能藏一切。 範文瀾 《唐代佛教·佛教各宗派》:“末那與阿賴耶互相為因。”
詞語分解
- 阿的解釋 阿 ā 加在稱呼上的詞頭:阿大。阿爺。阿爹。阿羅漢。阿毛。阿婆。阿弟。阿姊。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賴耶的解釋 佛教語。“阿賴耶識”的略稱。意譯為“藏識”。大乘唯識宗把内心活動分為八類,阿賴耶識是第八識。佛教認為這第八識是世界一切的精神本原,它含藏着一切現象的“種子”即潛能。 清 龔自珍 《最錄八識規矩頌》:
網絡擴展解釋
“阿賴耶”是佛教瑜伽行唯識學派的核心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 梵語音譯:源自梵語“ālayavijñāna”,音譯“阿賴耶”或“阿賴耶識”,意譯為“藏識”。它是大乘佛教中第八識(第八種心識),被認為能含藏一切善惡業力種子,是衆生輪回與解脫的基礎。
二、核心特性
- 能藏一切:阿賴耶識如同倉庫,儲存個體過去的行為(業力)形成的種子,這些種子在因緣成熟時顯現為果報,影響現世與來生的身心狀态。
- 與末那識的關系:在唯識學中,第七識“末那識”(執我識)與阿賴耶識互為依存,末那識執取阿賴耶識為“自我”,形成衆生對自我的執着。
三、哲學意義
- 輪回根源: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推動生死輪回,修行目标是通過淨化此識中的雜染種子,轉識成智(轉為清淨的“大圓鏡智”),達到涅槃。
- 唯識學基礎:瑜伽行派以阿賴耶識為理論基礎,主張“萬法唯識”,即一切現象皆由心識變現。
四、常見誤解
需注意:現代個别非佛教文獻(如)将其解釋為“不可捉摸的狀态”,此屬引申或誤用,與原佛教術語無關。
如需更深入的宗教學解讀,可參考《成唯識論》等經典文獻或高權威佛教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阿賴耶的意思
阿賴耶(ā lài yé)是佛教梵語詞彙,意為“無間”或“無邊”。它用于描述一種無限、無限制、無盡的狀态或存在。
拆分部首和筆畫
阿賴耶的部首是“阝”(阜字旁),共有13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阿賴耶一詞源自梵語“alaya”,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在中文翻譯的過程中,逐漸演變成了阿賴耶這個詞彙。在繁體字中,阿賴耶的寫法為「阿賴耶」。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寫法,阿賴耶可以寫作「阿來也」或「阿來耶」。不同的時代和文化背景下,漢字的書寫形式會有所變化。
例句
1. 修行者要通過冥想,抵達阿賴耶的境地。
2. *********追求超越世間的解脫,最終進入阿賴耶的境界。
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阿賴耶之外
近義詞:無邊、無間、無限
反義詞:有限、有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