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ve a profound knowledge of sth.] 水的冷暖,喝水的人自己知道。比喻個人有切身的體會
今蒙指示,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唐· 慧能《六祖大師法寶壇經》
本指水之冷暖,飲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喻證悟的境界。亦以喻體會深淺,心中自明。 唐 善無畏 《大日經疏》卷十二:“如飲水者,冷熱自知。”《景德傳燈錄·道明禅師》:“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亦作“ 冷煖自知 ”。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四:“追憶往昔,念四十年以來,惟學問一事,冷煖自知,餘皆蜣螬耳。”
“冷暖自知”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lěng nuǎn zì zhī,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冷暖自知”既是對個體體驗的尊重,也是對主觀認知的哲學概括。它跨越宗教、文學與日常生活,成為表達“切身感受不可替代”的經典表述。
《冷暖自知》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人比任何人都清楚自己的處境和真實狀态,自己最了解自己。
拆分:冷、暖、自、知。
部首:冷(左右結構);暖(日字頭);自(自字旁);知(矢字底)。
筆畫:冷(7畫);暖(13畫);自(6畫);知(8畫)。
《冷暖自知》這個成語最早出自《詩經·魯頌·碩鼠》:“冷則自寒,暖則自禦,故暖乎自禦者也。”後來,它逐漸演變為一種俗語,用來形容人對自己的情況和心境了如指掌。
《冷暖自知》的繁體字為“冷暖自知”。
古代對《冷暖自知》的寫法并沒有明确的記載。但由于成語的形成與演變常常伴隨着漢字的變化,因此可以推測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差不大。
他經曆了一場失敗,才真正明白《冷暖自知》。
形容詞:冰冷、溫暖、自覺; 動詞:了解、察覺、認識; 名詞:自我、認知、體驗。
自知之明、心知肚明、洞察力。
人雲亦雲、蒙在鼓裡、渾然不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