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icken over sky] 神話中天上的雞
空中聞天雞。——唐· 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别》
(1).神話中天上的雞。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下:“東南有 桃都山 ,上有大樹,名曰‘桃都’,枝相去三千裡。上有天雞,日初出,照此木,天雞則鳴,天下雞皆隨之鳴。” 唐 李白 《夢遊天姥吟留别》詩:“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郭沫若 《星空·廣寒宮》詩:“她們( 嫦娥 們)總要貪睡,不怕天雞叫得多麼高,總不容易把她們叫醒。”
(2).鳥名。即錦雞。《說文·羽部》:“翰,天雞。赤羽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於南山往北山經湖中瞻眺》詩:“海鷗戲春岸,天鷄弄和風。”
(3).蟲名。《爾雅·釋蟲》:“螒,天鷄。” 郭璞 注:“小蟲,黑身赤頭,一名莎鷄,又曰樗鷄。”
(4).蟲名。 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紺蝶,一名蜻蛉……亦曰天雞。”
(5).星名。《晉書·天文志上》:“狗國北二星曰天雞,主候時。” 宋 汪藻 《庚午歲屏居零陵七月二十日以門揜候蟲秋為韻賦》之五:“如何天鷄星,不照 湘 南州?”
“天雞”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神話的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擴展。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起源與傳說
天雞最早見于南朝梁·任昉《述異記》記載:東南有桃都山,山上有大樹名為“桃都”,樹上栖息着天雞。每當太陽初升,陽光照到桃都樹時,天雞便會鳴叫,隨後天下群雞隨之啼鳴。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别》中“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即化用此典故。
形象與象征
天雞被視為“雞中之首”,具有統領群雞、報曉時辰的神性。其形象常與太陽聯繫,象征光明和時間的開端。
星宿與天文
《晉書·天文志》記載,“天雞”是星宿名,位于狗國星北側,兩顆星并稱天雞,主掌時辰觀測。
蟲類與動物
文化寓意與藝術形象
天雞因吉祥寓意被用于藝術創作。例如清代玉雕《天雞尊》中,天雞背負寶瓶,象征“進寶”。其形象也出現在詩詞、繪畫中,代表對光明和祥瑞的向往。
成語“天雞報曉”借指清晨時辰,如“天雞一唱天下白”。現代語境中,多用于文學或藝術領域,較少用于日常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或藝術作品中的用例,可參考《述異記》《神異經》等古籍,或查閱青金石擺件《天雞尊》的相關資料。
天雞是一個漢字詞,它由“天”和“雞”兩個部分組成。
《康熙字典》将天雞的部首歸為“凡”,凡字的本義為天地間的一樣東西。推測“凡”作為部首,可能是因為雞是一種生活在地面上的動物,而天是它的生存環境之一。
天雞的拆分部首是“一”和“鳥”,“一”是天雞的左邊部分,表示“豎直”的意思;“鳥”是天雞的右邊部分,表示雞這個動物。
天雞的筆畫數為9畫,其中天部分2畫,鳥部分7畫。
天雞一詞的來源比較特殊。在古代,人們很難看到活雞,所以對雞隻能用圖像來表達。根據記錄,最早出現“天雞”一詞的是西漢時期的《佞幸傳》:“以天雞至,吉祥将至。”這裡的“天雞”實際上指的是雞的圖像或形象,代表了吉祥和好運的象征。後來,這個詞彙逐漸被用于形容雞的實體。
在繁體字中,“天雞”寫作“天鷄”,鷄字的右邊部分是鳥的繁體形式。
在古代,天雞的寫法也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雞的寫法為“非鳥也”。這樣的寫法或許是因為古代對于鳥類的形象認知不夠清晰,将雞歸類為非鳥。
例句:“今日天雞破曉,猶如報曉的使者。”
與天雞相關的組詞有:雞冠、雞血、雞禽等。
與天雞意義相近的詞彙有:晨雞、拂曉、黎明等。
與天雞意義相反的詞彙有:夜貓、午夜、黑暗等。
【别人正在浏覽】